
负债类:账面价值=被调整账户贷方余额-备抵科目借方余额
备抵科目特点
与被调整账户借贷方向相反:如资产类备抵账户通常在贷方记录增加,而借方记录减少(与相应被调整资产科目借贷方向相反),负债、权益类账户同理。
独立于被调整账户存在:备抵科目独立于被调整账户,通过抵减方式调整其账面余额。
调整方式为抵减而非直接增减:备抵科目直接抵减被调整账户的账面余额,而不是直接增加或减少被调整账户的金额。
为什么要设置备抵科目
反映真实价值:抵消资产因折旧、摊销、减值等因素导致的价值损耗,使资产负债表列示的账面价值不超过可收回金额;
匹配成本与收益:通过分期计提(如折旧、坏账准备),将资产成本按受益期分摊至各期损益,符合权责发生制;
揭示风险:备抵科目余额(如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直接反映资产潜在损失,帮助报表使用者评估企业资产质量。
理解备抵科目后,可更精准分析企业资产质量(如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覆盖率、固定资产成新率),避免被“账面原值”误导。
常见科目及其备抵科目
类别 |
主科目 |
备抵科目 |
资产类 |
应收账款 |
坏账准备 |
原材料、库存商品等 |
存货跌价准备 |
|
债权投资 |
债权投资减值准备 |
|
长期应收款 |
坏账准备、未实现融资收益 |
|
合同资产 |
合同资产减值准备 |
|
合同取得成本 |
合同取得成本减值准备 |
|
合同履约成本 |
合同履约成本减值准备 |
|
固定资产 |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折旧 |
|
无形资产 |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累计摊销 |
|
投资性房地产 |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
|
负债类 |
长期应付款、合同负债 |
未确认融资费用 |
所有者权益类 |
股本 |
库存股 |
备抵科目的核算方向通常与其主账户科目的核算方向相反。如资产类会计科目本身的核算方向为“借增贷减”,但是相关备抵科目的核算方向为“贷增借减”。此处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备抵科目的金额增加,此时会导致其主账户科目的金额减少:
举例说明:
(1)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借:管理费用100
贷:累计折旧100
该笔分录中,“累计折旧”是“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贷方表示“累计折旧”金额增加,但是会导致与之相关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少。
(2)回购发行在外普通股:
借:库存股200
贷:银行存款200
该笔分录中,“库存股”是“股本”的备抵科目,借方表示“库存股”金额增加,但是会导致与之相关的股本金额减少。
综上,从对主科目金额的影响来看,备抵科目的核算方向与其本身核算方向并无实质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