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计量是会计基本假设的内容,也是初级会计实务考试的高频考点。货币计量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采用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进行记录。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假定货币的币值保持不变。
货币计量是什么  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计量,可以采用多种计量单位,如实物数量、货币、重量、长度、体积等。由于各种经济活动的非货币计量单位,具有不同的性质,在量上无法比较,为了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会计核算客观上需要一种统一的计量单位作为会计核算的计量尺度。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衡量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自然被选择作为会计核算的计量单位。
  明确货币计量这一前提,才能对所有会计对象采用同一种货币作为统一尺度来进行计量,并把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数据转化为按统一货币单位反映的会计信息。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
  以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还包含着币值稳定的假设,当货币本身的价值波动不大,或前后波动能够被抵消时,会计核算中认为币值是基本稳定的,而不考虑货币价值的波动因素。
  当然,货币计量的假设并不表示货币是会计核算中唯一的计量单位,有时在会计核算中也辅以实物数量等计量单位。
  综合上述会计核算的四个基本前提说明,会计要确定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和范围,采用货币这一统一尺度,在持续经营条件下选择恰当的会计方法对日常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并按等距期间定期编制出完整、准确的会计报表,就构成了企业开展会计工作、组织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和理论基础。
  货币计量的理解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理解:以考试为例,考生参加考试只允许用文字(货币计量)记录答题过程,并最终呈现在试卷上。
  考生不可以通过对话、手语等其他方式向考官或阅卷者阐述自己的答案。
  同样地,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报告过程中必须按规定使用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尺度,同时以实物量度和时间量度作为辅助计量尺度。
  例如:2030年7月1日,企业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购买了一台设备,花费2000元。
  货币计量:2000元,辅助时间计量:2030年7月1日,辅助实物计量:一台设备。
  采用货币计量的主要原因是货币可以统一计量商品、劳务等的价值大小。
  比如,1平方米和100平方米的土地,大家可能直观地以为平方米少的价值低,但实际上北京1平方米土地的价值可能要远高于乡下100平方米的土地。
  所以,货币可以将不同维度的商品或劳务等采用统一尺度来衡量。
  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
  像企业的信誉、社会形象、客户资源等也属于企业的隐形财产,却无法用货币来衡量,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在财务报告上通过披露非财务信息来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