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清查范围的全面性与局部性
全面清查:覆盖企业所有资产、负债及权益,适用于重大事件前的核查(如并购、破产清算)。
案例:某国企混改前接受国资委委托的全面清查,发现未入账的土地使用权(评估价值3000万元),补记后净资产提升18%。
局部清查:针对特定科目或资产(如银行存款、应收账款)。
案例:银行突击核查某贸易公司贷款资金流向,发现挪用资金200万元,及时冻结账户追回损失。
2.清查主体的多样性
法定监管机构:税务机关核查增值税进项税抵扣的真实性;环保部门检查企业排污合规性。
第三方专业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年报数据;司法机构调查经济纠纷中的资产归属。
3.清查目标的合规导向
财务合规:核验会计记录与原始凭证是否一致(如虚开发票、隐匿收入)。
业务合规:如药企接受卫健委飞检,核查冷链药品存储条件是否符合标准。
外部清查的典型场景与操作流程
1.税务稽查:增值税与所得税的穿透核查
操作重点:比对进项税发票与存货出入库记录,验证抵扣合理性。
案例:某电商企业因未保存交易流水,税务机关发现其隐匿收入800万元,补缴税款及罚款120万元。
2.司法审计:经济纠纷中的资产真实性验证
操作流程:法院委托第三方审计机构核查合同执行情况,锁定证据。
案例:某公司因股权纠纷被审计,发现虚构应收账款500万元,法院判决赔偿对方损失。
3.银行信贷核查:抵押物价值与资金用途监控
操作规范:评估抵押物(如房产、设备)的市场价值,确保足额覆盖贷款金额。
案例:科技公司质押过期专利申请贷款,银行核查后拒绝放款并提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