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场景1:融资租赁的“分期购买”本质
法律形式:合同名称写“租赁”,企业每月支付租金,不拥有资产所有权。
经济实质:若租期覆盖设备寿命的90%以上(例如租期15年的飞机租赁,飞机寿命20年),或租金现值接近设备市价,实质上相当于分期购买。
会计处理:需将租赁资产确认为“固定资产”,并计提折旧,而非仅记录租金费用。例如,某航空公司租用飞机15年,会计上需将飞机计入资产负债表,体现真实资产规模。
场景2:售后回购的“抵押借款”真相
法律形式:企业将设备卖给客户,再以高价回购,表面是销售交易。
经济实质:企业通过商品抵押获得资金,回购差价相当于利息,实为借款行为。
会计处理:不能确认销售收入,而应记录为“长期借款”。例如,某工厂以1亿元出售设备后租回,会计上需确认1亿元负债,避免虚增收入。
场景3:合并报表的“控制权”判断
法律形式:母公司仅持有子公司40%股权,未超过50%。
经济实质:若母公司通过协议实际控制子公司财务决策(如委派管理层),则需合并报表。
会计处理:持股比例并非唯一标准,控制权才是关键。例如,某公司虽持股40%,但与其他股东协议主导决策,仍需合并子公司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