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特定日期(如月末、季末、年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的静态财务报表​​,其编制依据为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作为初级会计实务“财务报告”的核心考点。
资产负债表是什么  1.​​结构与平衡原理​​
  资产负债表采用账户式结构,左方列示资产项目,按流动性强弱排序(如流动资产在前、非流动资产在后);右方列示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按清偿期限排列(流动负债在前、非流动负债在后)。例如,某制造企业2024年末资产负债表显示:
  ​​资产总计​​:货币资金500万元、应收账款200万元、固定资产1,000万元(合计1,700万元)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计​​:短期借款300万元、应付账款150万元、实收资本1,000万元(合计1,450万元)
  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验证:1,700万=450万(负债)+1,250万(所有者权益),平衡关系成立。
  2.​​核心功能​​
  ​​摸清“家底”​​:揭示企业经济资源规模与结构,如某科技公司非流动资产占比60%,反映其重资产投入特征。
  ​​评估偿债能力​​:通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等指标分析企业风险。
  核心要素与分类规则
  1.​​资产分类与实务案例​​
  ​​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等。例如,某零售企业年末货币资金300万元、存货200万元,合计占流动资产80%。
  ​​非流动资产​​: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某建筑企业以5,000万元购入土地使用权,计入“无形资产”并按20年摊销。
  2.​​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核算逻辑​​
  ​​流动负债​​: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需在一年内清偿的债务。某物流公司应付燃油费50万元,计入“其他应付款”。
  ​​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某房地产企业发行5年期债券2亿元,票面利率5%,每年付息1,000万元。
  ​​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盈余公积等。某科技公司年度净利润800万元,按10%提取盈余公积8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