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经济实质优先:法律形式≠会计处理依据
经济实质优先要求会计人员关注交易背后的真实经济利益流动,而非合同条款的表面约定。例如:
案例1(售后回购协议):某企业将商品以100万元出售给客户,并约定3个月后以110万元回购。从法律形式看是销售,但实质是抵押借款(差额10万元为利息)。会计处理时需确认为负债而非收入。
初级会计真题(2025年模拟):
判断题:“企业通过售后回购协议确认收入,符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答案:错误;解析:售后回购的实质是融资行为,不能确认收入。
2.控制权判断:穿透法律架构的“隐形所有权”
控制权优先于持股比例。例如:
案例2(关联方交易):某上市公司持有子公司40%股权,但通过协议实际控制其财务和经营决策(如委派高管、掌控资金流)。虽未达到50%控股,仍需将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反例警示:某企业虽持有另一公司60%股权,但因公司章程限制无法行使表决权,则不能合并报表。
3.风险与报酬归属:会计确认的“黄金标准”
资产和负债的确认需以风险和报酬的转移为判断基准。例如:
案例3(代销商品):某电商平台代销商品,若商品损毁风险由供应商承担,则平台仅需按佣金确认收入,而非全额计入销售收入。
易混淆考点辨析
实质重于形式vs.可靠性:可靠性要求信息真实(如原始凭证完整),实质重于形式要求穿透法律形式(如租赁合同背后的融资行为)。
实质重于形式vs.谨慎性:谨慎性强调风险预估(如计提坏账准备),实质重于形式关注交易本质(如售后回购的借款属性)。
备考策略与真题强化
1.高频考点与真题解析
实务应用题(2025年模拟):
多选题:“下列体现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有?”
A.融资租赁资产按自有资产入账
B.关联方交易单独披露
C.将代销商品计入库存
答案:AB;解析:选项C代销商品的风险未转移,不能确认为库存。
2.结构化学习工具
对比表格法:制作“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差异对照表”,标注典型交易场景及会计处理要点。例如:
交易类型 | 法律形式 | 经济实质 | 会计处理 |
---|---|---|---|
融资租赁 | 租赁合同 | 分期购买资产 | 确认资产和长期负债 |
售后回购 | 销售合同 | 抵押借款 | 确认负债和利息费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