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经营是指企业在可预见的未来(通常为资产负债表日后12个月内),将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正常运营,不会停业或破产清算,并能在正常经营过程中变现资产、清偿债务​​。这一假设是会计核算的四大基本前提之一,也是初级会计实务考试的核心考点,贯穿资产计价、负债处理、收入确认等全流程。
持续经营是什么  持续经营的核心特征
  1.​​长期视角:会计核算的“稳定锚”​​
  持续经营假设要求会计人员以长期视角处理经济业务,而非基于短期清算。例如:
  ​​制造业设备折旧​​:某汽车厂以1000万元购入生产线,预计使用10年,按持续经营假设每年计提100万元折旧。若企业即将破产,则需按二手市场价300万元重新计价,导致利润剧烈波动。
  ​​初级会计真题​​改编:
  判断题:“持续经营假设下,资产按历史成本计价,负债按合约条件偿还。”
  ​​答案​​:正确;​​易错点​​:忽略“可预见的未来”时间范围。
  2.​​权责发生制的基础​​
  持续经营是权责发生制的前提。例如某奶茶连锁店预收会员费12万元,需按每月1万元分摊收入,而非一次性计入收款当期。
  3.​​反证原则:假设的“边界条件”​​
  当出现破产、清算、债务违约等“反证”时,持续经营假设失效。例如某教培机构因政策调整停业,需按清算价重估资产,并计提全额减值准备。
  持续经营假设的实务应用
  1.​​资产计价:历史成本vs.清算价值​​
  ​​正常经营​​:某科技公司以500万元购入专利,按10年摊销,每年计入管理费用50万元。
  ​​破产清算​​:若该公司资不抵债,专利需按拍卖价200万元入账,并一次性计提300万元减值损失。
  2.​​负债处理:分期偿还vs.即时清偿​​
  ​​长期借款​​:某房地产企业获得5年期贷款1亿元,按年利率5%分期付息。若持续经营假设成立,利息支出按期计入财务费用;若企业破产,需立即偿还本息并终止利息计提。
  3.​​收入确认:跨期分摊与风险匹配​​
  ​​预收账款​​:某网校收取学员2年课程费24万元,按权责发生制每月确认1万元收入,而非收款当期全额确认。
  初级会计​​易混淆考点对比​​
  ​​持续经营vs.会计分期​​:
  ​​时间范围​​:前者界定“是否长期存续”,后者将存续期划分为连续期间;
  ​​依赖关系​​:会计分期以持续经营为前提,例如月度利润表需基于长期运营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