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象街角的裁缝阿姨接了个定制旗袍的活儿:
布料钱:花了300元买真丝面料
辅料钱:盘扣、里衬花了50元
工钱:自己缝了3天,每天工费200元
机器损耗:缝纫机用了5年,这次分摊折旧费20元
这件旗袍的产品成本就是300+50+(3×200)+20=970元。如果阿姨定价1500元,中间的530元差价要用来付房租、水电、宣传单印刷费等其他开支。
这就是产品成本的核心逻辑:做出一件产品,从材料到人工再到生产损耗,所有直接相关的钱都得算进去。就像财政部《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说的,产品成本是"企业为生产产品发生的可对象化的耗费"。
拆解产品成本"三原色"
1.直接材料:看得见的原料钱
服装厂的布料、纽扣
手机厂的芯片、屏幕
蛋糕店的奶油、面粉
案例:某T恤厂生产1000件纯棉短袖,消耗棉布1500米(单价30元/米),直接材料成本=1500×30=4.5万元。
2.直接人工:动手干活的钱
流水线工人组装零件的工资
面包师傅揉面、烤制的工时费
程序员为产品写核心代码的薪资
避坑指南:某玩具厂把质检员工资算进产品成本,其实应该归入质检费用(属于制造费用)。
3.制造费用:藏在背后的消耗
类型 | 案例 | 成本占比 |
---|---|---|
设备折旧 | 50万的注塑机每年折10% | 15%-25% |
车间电费 | 冲压机月耗电2000度 | 8%-12% |
生产管理费 | 车间主任月薪1.5万 | 5%-10% |
算错成本的三大惨案
把装修费摊进产品成本
某面包店花20万装修,错误分摊到1万个面包(每个多算2元),导致定价虚高客户流失,三个月后被迫降价30%。
漏算隐性能源消耗
某陶瓷厂没把窑炉预热耗能算进成本,每件瓷器少算1.2元,全年少计成本86万,年底盘账发现利润"蒸发"。
人工计算张冠李戴
某服装厂新款大衣用了更贵的羊绒,但成本核算员误用旧款数据,导致首批1000件定价每件少200元,直接亏损2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