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五金加工厂2025年营收800万元,其中:
卖螺丝钉收入650万元(主营业务收入)
出租仓库收入80万元(其他业务收入)
卖废铁收入70万元(营业外收入)
只有前两项才能算“收入”,但只有650万才是真正的“主营业务收入”。
不同行业的“赚钱姿势”大不同
1.制造业:卖货才是硬道理
核心来源:产品销售收入(自产自销的货物)
典型操作:
汽车厂卖整车(每台20万元)
食品厂卖罐头(每箱100元)
财会陷阱:某玩具厂将代工收入计入主营业务收入,被税务稽查发现后补税50万元
2.建筑业:按工程进度收钱
特殊规则:工程结算收入(按完工百分比确认)
实战案例:
盖一栋楼合同价1亿元,2025年完成30%,确认收入3000万元
某路桥公司提前确认未验收工程收入,导致虚增利润被处罚
3.服务业:卖时间与专业技能
收入类型:
行业 | 收入形式 | 案例 |
---|---|---|
律师事务所 | 诉讼代理费 | 某律所代理专利纠纷案收费200万元 |
物流公司 | 运输服务费 | 从上海到北京每车运费5000元 |
软件公司 | 技术服务费 | 帮企业定制ERP系统收费80万元 |
1.技术转让算不算主业?
判断标准:是否在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内
某生物科技公司转让专利技术收入500万元(主营业务收入)
某服装厂偶然转让闲置技术收入30万元(其他业务收入)
2.租赁收入的特殊性
正确分类:
房地产公司出租写字楼(主营业务收入)
制造企业出租空闲厂房(其他业务收入)
3.政府补贴的“身份之谜”
明规则:与日常经营相关的补贴计入主营业务收入
某新能源车企获得每辆电动车补贴2万元,直接增加主营业务收入
某餐饮企业获得疫情纾困补贴50万元,计入营业外收入
会计人的“火眼金睛”指南
1.科目设置的三大铁律
专用科目:工业企业用“产品销售收入”,商贸企业用“商品销售收入”
明细分类:某家电企业需分设“冰箱收入”“空调收入”子科目
时间红线: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哪怕客户还没打款
2.税务稽查的高危雷区
典型问题:
将关联交易虚增收入(某集团内部交易价格高于市场价30%)
跨期调节收入(把2026年1月的订单做到2025年12月)
合规工具:
使用ERP系统自动匹配出库单与发票
保留完整的客户签收记录
3.数据对比的预警信号
健康指标: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行业平均水平
主营业务成本占比≤75%
危险信号:
某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下降20%,但其他收入暴涨300%(可能存在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