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或有条件性:与折扣、返利、业绩奖金、退货权等条款挂钩;
风险共担性:买卖双方共同承担市场波动或履约结果的影响。
典型场景:
销售返利:采购满100万元返5%;
绩效奖金:工程提前完工奖励100万元;
退货条款:手机销售合同约定退货率超5%则退款。
行业实战:从合同到财报的“动态博弈”
场景1:建筑业的“工期奖金迷局”
某EPC总包合同约定:
固定对价:工程总价2亿元;
可变对价:提前30天完工奖励300万元,延期每天罚款5万元。
财务团队根据历史数据测算:提前完工概率60%、延期概率10%、正常完工概率30%。
会计处理:
可变对价=300万×60%+(−5万×30天)×10%=180万−15万=165万
该金额需满足“极可能不发生重大转回”的限制条件。
场景2:零售业的“返利政策黑洞”
某家电企业推出年度返利政策:
经销商年度采购额超500万元,返利3%;
超1000万元,返利5%。
财务团队按季度预估返利金额,并冲减当期收入。若年末实际返利超预估,需追溯调整收入。
核算规则:三把“钥匙”破解会计迷宫
钥匙1:最佳估计数的双重路径
方法适用场景案例
方法 | 适用场景 | 案例 |
---|---|---|
期望值法 | 多概率结果(如返利阶梯) | 预估经销商完成800万元采购的概率分布 |
最可能发生金额法 | 二元结果(达标/不达标) | 广告公司“点击量超目标值奖励50万” |
限制条件:确认的可变对价不得超过“极可能不发生重大转回”的金额;
案例:某软件公司预估功能升级奖励100万元,但技术风险高,仅确认60万元。
钥匙3:动态调整的“监控雷达”
时间节点:每个资产负债表日重新评估;
调整逻辑:
新信息出现(如市场降价)→更新预估;
履约进度变化(如工程完成80%)→重新分摊对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