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银行存款等【实际收到的金额】
贷:实收资本【投资者在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差额】
(2)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接受现金资产投资:
借:银行存款等【实际收到的金额】
贷:股本【每股股票面值×发行股份总数】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差额】
实收资本科目
实收资本(或股本)科目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核算企业接受投资者按章程或协议约定实际投入的资本金,是企业注册登记的法定资本总额来源。其核心特征包括:
法定性:需经工商登记,代表股东对企业的基础产权关系;
比例性:构成比例是利润分配、经营决策的核心依据;
稳定性:非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增减。
典型场景:某物流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股东A以现金1000万元、股东B以价值1000万元的运输车辆实缴,会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1000万
固定资产1000万
贷:实收资本——A 1000万
实收资本——B 1000万
2.资本公积科目
资本公积科目核算投资者出资超出注册资本的部分,以及非经营积累形成的权益。主要包含两类:
资本溢价/股本溢价:如股东多缴的“诚意金”、股票发行溢价;
其他资本公积: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变动、股份支付等。
政策红线:
无形资产出资最高占比70%(国家规定除外);
资本公积转增资本需履行法定程序。
大白话解读
1.实收资本——创业者的“启动燃料”
场景:三位工程师合伙成立新能源公司,认缴注册资本500万元:
张工投入现金200万(直接计入实收资本);
李工以价值200万的电池专利技术入股(需评估备案);
王工承诺出资100万,但首期仅到账50万→实收资本=450万,王工需补缴50万。
商业价值:
银行见450万实缴资本,批准300万贷款用于设备采购;
供应商将账期从30天延长至90天,降低现金流压力。
2.资本公积——资本市场的“溢价放大器”
场景:某直播公司引入战略投资:
原注册资本1000万,估值1亿元;
新股东以2000万认购20%股权→注册资本增至1200万,溢价800万计入资本公积。
运作逻辑:
资本公积800万可用于股权激励(无需稀释原股东股份);
转增资本后,注册资本扩至2000万,提升IPO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