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整体联动聚合力。建立完善“市领导牵头、后盾单位参与、工作组驻村、干部联户”的帮扶模式,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合力推进扶贫开发。将重点贫困村纳入新农村示范点村建设范畴,分别由市委书记、市长联点。每个扶贫点村都安排有后盾单位,明确每个后盾单位副科级以上干部,都要落实对口帮扶对象。
2.多元投入强保障。在确保每个重点村刚性投入50万元的基础上,市财政按照农业人口人均2元的标准,落实24万元的扶贫专项资金和5万元的扶贫工作经费。今年来,津市共为8名返乡农民工提供了64万元小额无息贷款,为500多农户提供了银行小额贷款。各后盾单位除在财、物方面支持点村建设外,还结合 “四送下乡”等活动,积极为点村农户送温暖、排忧解难。
3.培育产业增后劲。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农民走上“公司+协会+农户”的农业产业化道路。大力开展扶贫产业宣传,吸引了一批返乡创业的“排头兵”,如津市新洲镇黄林堰村返乡农民工王学好,投资60万元建成了津市绿旺枣业有限公司。大力开展扶贫产业招商引资,成功引进了津市市和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促成重点贫困村——复兴村与该公司结成产业对子。选派10名科技特派员常年驻村服务,将农村实用技术资料、讲座等送到农家。
4.强化培训激活力。以津市市星火科技12396专家服务团队为依托,开展高效蔬菜种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专题讲座,培训农民近8000人次。加强培训基地建设,投入60万元在灵泉镇关桥村新建农民教育培训中心,先后举办了20多期主要针对扶贫产业的培训,收到良好效果。
高顿网校小编寄语:先知三日,富贵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