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工作模式内容主要体现在“八大工作体系”建设上:
一是组织保障体系。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成立了枣阳市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示范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制,组建工作专班,综改办具体负责示范试点的安排部署,工作统筹协调,确保试点工作规范运行。各镇(办、区)成立相应办公室,由镇分管领导任办公室主任、财政所负责人任办公室副主任,统一指挥,层层落实,做好执行。各村(社区)村支部书记为本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试点工作主要负责人。
二是资金保障体系。枣阳市在公共服务经费投入上采取中央、省财政奖补,市财政配套,乡镇财政补助,村集体经济投入为主导的模式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
2013年国家给予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奖励资金1137万, 2014年枣阳市政府把全市571个村,村平2万元,共计1142万元纳入市级财政预算,并配套到位。全市571个建制村(社区)及小三场,对30个重点示范村给予12万元的奖补,其中省级10万,枣阳市级2万;对541个一般推进村给予3万元奖补,其中省级1万,枣阳市级2万。截至2014年5月,我市已拨付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财政奖励资金1993万元。
三是机制制度体系。市综改办从项目设置、人员确定、职责范围、考核办法、报酬确定、资金管理、资金兑现、公开公示等方面制定了一整套的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制定了具体的合同样本、考核细则、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枣阳市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枣阳市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专项资金兑付工作流程》、《关于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实行“一封信”公示办法的通知》、《枣阳市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有关事项的说明》等文件,拟定了《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考评办法(讨论稿)》等。
四是资金监管体系。为保障资金拨付到位,确保工作公开透明,市政府决定对公共服务运行维护资金采用国库直达的方式,通过市农商行,实行市财政统一打卡到项目(承包人)。每季度由镇财政所向市综改办报送《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奖励资金拨付汇总及明细表》,加盖镇政府、财政所公章,镇分管领导、财政所主任签字认可,并提供服务人员基本信息。即:村级确认→镇级审定→市财政拨付到项目承包人。
五是服务项目体系。按照群众急需、量力而行、结合实际的原则来确定服务项目。目前初步确定以环境保洁(垃圾清运)、爱心帮扶(网格管理员兼任)、代理代办(含便民大厅值守、信息收集,网格管理员兼任)、文体管理(网格信息员兼任)、治安巡防(网格管理员兼任)、基础设施维护6类项目为主,大家从中选择,也可根据村实际自定部分服务项目。重点示范村开展6项以内的项目,一般推进村开展3项以内的项目。最主要一是做好环境卫生保洁,二是以代理代办、爱心帮扶、治安巡防等为基础做好网格管理工作,这些项目由网格管理员兼任,具体项目各村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六是考核巡查体系。按“月考核、季兑现”的原则严格考评兑现。对项目服务完成情况实行村“两委干部”每天巡查,镇财政包村专管员每周抽查,镇委镇政府每月检查,每次检查情况要填制《村级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抽查巡查记录表》并作好台账;次月初以农户(群众代表)、村委会、镇领导小组成员所打分值为依据,按4:3:3比例测算出综合得分,对上月公共服务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并填制《村级公共服务考评打分表》,下一季度初经各地政府盖章确认核定后,由财政所向市综改办提供上季度《村级公共服务运行维护资金拨付明细表》(一式四份,由综改办、镇党建办、镇财政所、村委会分别存档),用于打卡兑现。市综改办每季度要对各地考核兑现情况进行抽查督办。
七是民主监督体系。公共服务项目、人员的议定、服务的考核、报酬的发放由农户全程参与。村委会制定好项目选票、人员选票,召开群众代表、党员代表会议,通过投票确定项目和服务人员,公开公示无异议后,上报镇政府审核,获批后严格执行。选票、会议记录作为重要档案。村委会将本村农村公共服务的服务项目、工作职责、服务报酬、服务人员、考核办法等内容印制成《致全体村民2014年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一封公开信》,逐户发放,使村里公共服务质量好坏由农户(群众)说了算。
八是服务标准体系。建立公共服务三大标准体系,把农村公共服务做到科学、规范、精细:建立了服务管理标准体系,按照群众急需、先急后缓、量力而行的原则设置服务项目,明确经费保障标准(做什么);建立服务质量标准体系,从服务职责、服务范围(对象)、完成时限、考核方式、奖惩兑现等方面进行(怎么做);建立服务工作标准体系,细化各公益项目具体服务标准(做到什么程度)。
培训会上,国家标准委、财政部、国务院综改办领导及专家学者对枣阳市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工作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
高顿网校小编寄语:向今天献出自己的人,没有哪一个昨天是给浪费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