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工程建设是财政部门工作的重点,是保障群众生活,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建设项目。
  南漳县财政局在专题民主生活会后立行立改,加大投入建设12项民生工程。
  一、投资500万元,配套基层学校电教基础设施设备;投资1050万元,完成薛坪、板桥、巡检等7个镇16所中小学212套、7420平方米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完成清河、武镇2所镇区中心幼儿园建设,新建龙门、刘集2所人口密集集镇公办幼儿园。全面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年底前完成资助学生11050人(次),资助金额950万元。
  二、建设30家以上公有村卫生室,解决基层偏远地区群众就医难问题,不断充实农村卫生室人才建设,年底前选拔不低于30名高(初)中应(往)届毕业生或农村优秀青年到十堰市医药卫生学校接受3年制学历教育,并签订委托培养协议,学生毕业后回当地村卫生室工作。
  三、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2.5万名农村居民和7000名农村中小学校师生饮水不安全问题,投资1468万元,兴建饮水工程40处(其中:千吨万人工程1处,即云台山水库供水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水源工程、水厂建设和管网建设,日供水规模达6000吨)。高标准建设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工程。总投资2445.69万元,在九集镇曾家畈、丁家营、老官庙三个行政村改造堰塘26口,硬化末级渠道120.61公里,配套渠系建筑物3182处,整修田间机耕路6公里;设计灌溉面积2.01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4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27万亩;新增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2.2万亩;年节约农业灌溉用水516万立方米;新增种植业产值444.93万元;建成后项目区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143元。完成县二水厂及供水配套设施建设,解决城乡居民水压低和供水不足问题。
  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帮扶800户左右的农村危房农民改造或修缮危房。实施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保障性住房400套,解决基层贫困群众住房难问题。
  五、新修200公里通村水泥路,解决“断头路”的问题;对全县300公里村级公路“病害”路面实施维修改造,完成180公里农村公路安保设施建设;维修、新建6座农村公路桥梁;大力推进城市公交建设,实现城区周边公交1元票价“全覆盖”,方便城乡居民出行。对城区背街小巷进行维修硬化;对305、306省道进行绿化、美化,提升城市形象品位。
  六、投资2789万元,新建35千伏峡口变电站1座,主变1台10兆伏安,新建35千伏线路长度27.2千米;新建35千伏大坪配电变电站,投资270万元,新增主变1台2.5兆伏安;新建35千伏雷坪配电变电站,投资300万元,新增主变1台6.3兆伏安;35千伏长坪变电站增容工程,投资566万元,新增主变1台10兆伏安;35千伏李庙变电站增容工程,投资397万元,新增主变1台10兆伏安;35千伏板桥变电站增容工程,投资125万元,新增主变1台3.15兆伏安。
  七、协调组织相关单位实地调研,统筹城乡建设规划,加快县城和建制镇总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实行“网格化”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打非治违”活动,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持对违法建设的高压态势。
  八、建立垃圾处理机制,对县城近郊、交通便利的4个镇区121个村,采取“户清扫、村收集、镇转运、县焚烧”的方式;对人口较集中、距县城较远的山区61个村,采取“户清扫、组收集、村转运、镇填埋”的方式;对交通不便、地处偏远的高寒山区100个村,采取“户清扫、组收集、村填埋”的方式。建立垃圾转运机制,建垃圾池,按照每个自然湾或每10户建1座垃圾池,每个镇(区)配1台挂桶式垃圾转运车,村配农用垃圾车;各公路沿线和中心村配垃圾桶。同时设立专人,实行“农户垃圾归池、池中垃圾归站、站里垃圾进场”的流水式作业,按每村2名配备保洁员后,部分村还可以根据居民户规模和居住分散程度适当增加,通过落实保洁员人员和经费,建立保洁员工作职责,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使村庄长期保持洁净,从根本上消灭脏乱差。
  九、改造50家放心早餐示范店,采取印发宣传单、下发通知及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引导排档经营业主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推动夜市排档规范化管理。制定农村家宴管理规范标准,对农村厨师进行免费体检和培训,统一发放工衣工帽;在镇(区)建立农村家宴食品安全报告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在县城建设一个放心粮油配送中心;根据合理布局要求,在全县建设12家放心粮油连锁店。同时建立流程化、一体化的食品质量安全体系。
  十、年底前在偏远农村地区新建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场所20个,放映各类电影3360场(次),送戏下乡150场,充实完善农家书屋30家,维护维修广播电视村村通设备设施,完成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综合档案馆主体工程建设。
  十一、投资950万元维修改造东巩镇、板桥镇、薛坪镇、长坪镇、李庙镇5所农村福利院,新建2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不断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范围,提高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加快推进统筹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健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构建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十二、新培育家庭农场200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80家,强化农机技术培训,重点培训偏远地区农村农机技术人员1000人次以上。同时常年开展长效驻村结对帮扶机制,抓好贫困村和老区村的整村推进工作,引导山区群众发展相关产业脱贫致富。
 

 高顿网校官方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