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永定挤掉财政投资项目“水分”近7000万元

  以往,由于项目投资控制不严、投资管理模式单一等原因,财政投资项目超规模、超预算建设现象较为普遍,不仅浪费了有限的财政资金,而且让财政项目建设的随意性变大。
  挤掉财政投资项目“水分”近7000万元,让财政投入的每一分钱发挥出*5效应——这是成立还不到两年的永定县财政投资评审与合同管理中心交出的“把门”成绩。笔者6月30日从永定县获悉,得益于该县建立的财政投资项目评审机制,以往政府财政投资项目普遍存在的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等“三超”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前几年,永定曾出现过有个别财政投资项目预算几百万元,最后花了上千万元的极端情况。”永定县审计局副局长、县财政投资评审与合同管理中心主任张宝华说,为从源头上节约财政资金,县里提出“先评审、后预算”的思路,以实现由决算评审向预算评审转变。因此,2012年11月,县财政投资评审与合同管理中心诞生,县里凡由财政投资的项目都要经过这里,中心对项目工程预算审核有决定权,对项目设计方案也有提出建议修改的权力。
  在实际运作中,考虑到评审的项目涉及建筑安装、市政工程、园林绿化、水利工程、生态建设等众多领域,中心面向社会招聘了投资、财会等专业的近10名专业人员。对一些特殊领域的项目如世遗土楼维修项目等,则采取临时外聘技术团队和专业人员的方式事先评审,对设计、预算评审后方能进行招标,从源头上减少财政投资项目预算虚报、高报的问题。
  去年,永定一投资近2000万元的市政项目拿到中心评审,经专业人员评审,发现项目预算虚高100多万元,评审人员毫不犹豫就把这100多万元砍掉了。“最初,业主单位还担心这笔钱差不多就是项目的利润,如果砍掉会没人来投标。最终,项目招标进展顺利。评审有依据站得住脚就不怕什么。”当时参与评审的工作人员说。
  据了解,从成立至今,永定县财政投资评审与合同管理中心共审核项目157个,送审金额7.93亿元,最终审定金额7.25亿元,审减额达6779万元。
  “不仅省了钱,更重要的是使财政投资项目有了一套规范运作程序。”张宝华说,现在县里的财政投资项目都要先拿到中心来评审,再招标,那些编制预算的中介机构也不敢编制太高的预算,并且合同也都要经中心把关,大大节省了财政资金、降低了项目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