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会怎么报考搭配比较合理?注会考试考生可根据自身需要进行科目搭配,具体如下:
1.零基础/在职党
会计+税法:会计是六科根基,与税法在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章节紧密联动(知识点重合30%),协同学习效率高。
会计+经济法:会计偏理解计算,经济法重法律条文记忆,文理互补缓解压力。
2.有经验/全职备考
会计+审计+税法:审计依赖会计基础(如报表审计流程),税法辅助理解实务场景,三科形成财税审闭环。
财管+战略:财管公式计算与战略框架分析(如SWOT模型)结合,适合逻辑思维强的考生。
3.避坑指南
避免同年报《会计》《审计》《财管》三座大山,日均需4小时以上,易导致弃考。
首年未过科目,次年优先搭配关联科目(如未过会计,次年选审计+税法)。
二、注会考试题型有哪些特点?
注会考试题型及特点如下:
1.各科题型与备考侧重
| 科目 | 核心题型 | 备考重点 |
|---|---|---|
| 会计 | 计算分析题(40%)、综合题(30%) | 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报表等分录 |
| 审计 | 简答题(35%)、综合题(30%) | 风险评估、内控测试流程 |
| 税法 | 计算问答题(50%) | 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实务计算 |
| 财管 | 计算分析题(60%) | 资本预算、期权定价公式演练 |
| 经济法 | 案例分析题(55%) | 公司法、证券法法条应用 |
| 战略 | 综合题(40%)、简答题(30%) | 竞争战略模型、风险管理框架 |
计算类科目(会计/财管/税法):主攻真题演练,掌握解题模板(如财管的净现值公式)。
记忆类科目(经济法/战略):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框架,考前突击高频考点。
综合题型(审计/战略):结合案例训练,如审计需模拟“存货监盘”实务场景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