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会考试分为专业阶段(6科)与综合阶段(1科),科目设置如下:
1.专业阶段核心科目
会计:核心基础科目,覆盖企业合并、金融工具等高阶实务,需掌握分录逻辑与报表编制,建议优先报考。
审计:实务导向性强,侧重审计流程设计、风险识别及职业道德规范,需结合案例理解程序漏洞。
财务成本管理:公式密集型科目,涉及资本预算、本量利分析等计算,要求熟练运用财务模型。
税法:政策更新频繁(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重点考查税务计算与筹划能力。
经济法:法条记忆为主,聚焦公司法、证券法等商事法律,需强化案例分析能力。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框架性学科,需掌握SWOT分析、风险管理模型等战略工具。
2.综合阶段整合科目
职业能力综合测试:分试卷一(会计/审计/税法整合)与试卷二(财管/战略/经济法融合),全为跨科目案例分析题,考查实务场景决策能力。
3.科目搭配建议
零基础:会计+税法(知识点重叠30%);
在职备考:经济法+战略(记忆型组合);
冲刺高分:会计+审计+税法(逻辑闭环)。
二、注会考试题型有哪些?
注会考试各科目题型紧扣职业能力要求,需分类突破:
1.专业阶段题型分布
科目 | 核心题型及分值占比 | 突破要点 |
---|---|---|
会计 | 计算分析题(40%)+综合题(40%) | 强化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报表分录训练 |
审计 | 简答题(40%)+综合题(30%) | 掌握审计证据链与风险应对逻辑 |
财务成本管理 | 计算分析题(50%) | 熟练机考公式输入,提速计算 |
税法 | 计算问答题(50%) | 重点突破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优惠应用 |
经济法 | 案例分析题(60%) | 结合实务场景记忆公司法条 |
战略 | 简答题(40%)+综合题(30%) | 构建战略分析模型框架 |
试卷一:以鉴证业务为背景,融合会计差错调整、审计程序漏洞、税务合规问题等综合案例。
试卷二:模拟企业并购、战略转型等场景,要求整合财管估值模型、战略风险预案及经济法合规方案。
备考建议:
专业阶段需通过真题模拟训练主观题答题逻辑;
综合阶段建议研读近3年真题案例,总结“问题识别-知识调用-解决方案”三步答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