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搭配原则:核心科目+关联科目+灵活调整
1、零基础/在职考生:首年选择《会计》+《税法》或《经济法》。
《会计》是cpa的“基石”,与《税法》的所得税章节、经济法的会计准则应用高度关联,形成“财税法”闭环。例如,企业所得税处理需结合会计利润调整,同步学习可事半功倍。
若时间紧张,可搭配《战略》平衡难度,其框架思维能缓解计算压力。
2、全职备考/学霸型考生:冲击“三科组合”。
方案一:《会计》+《审计》+《税法》——覆盖财会核心领域,审计需会计基础,税法为实务添彩,但需日均4小时以上学习时间。
方案二:《财管》+《战略》+《经济法》——计算与记忆互补,战略的SWOT模型与财管决策分析联动,经济法独立性强,适合逻辑型考生。
避坑指南:避免“会计+审计+财管”三座大山同考,计算量与逻辑难度叠加易导致弃考。
二、cpa六科中哪门难度最高?
Top1《会计》:通过率不足20%,考生公认“最难”
难点: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报表、金融工具等章节涉及复杂实务,需理解会计准则背后的逻辑。例如,合并报表抵消分录需结合母公司理论,对新手极不友好。
备考策略:
打基础:优先学习存货、固定资产等基础章节,再攻克难点。
多练习:历年真题中的综合题(如所得税+合并报表)需反复演练。
搭配税法:企业所得税章节与会计利润调整同步学习,加深理解。
三、cpa成绩有效期多久?
专业阶段:单科成绩5年有效,超期作废!
案例:若2026年通过《会计》,需在2027-2030年通过剩余科目,否则2026年成绩失效。
高效规划:
2年冲刺:首年《会计》+《税法》+《经济法》,次年《审计》+《财管》+《战略》。
3年稳妥:每年2科,如《会计》+《审计》→《税法》+《财管》→《经济法》+《战略》。
综合阶段:专业阶段通过后,建议立即备考,避免知识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