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cpa一共几门几年考完?
cpa考试分为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共7门科目。
专业阶段涵盖《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税法》《经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6科,要求考生在连续5年内通过全部科目。
单科成绩有效期以首次通过年份计算,若5年内未全科通过,已合格科目成绩作废。
综合阶段仅设《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试卷二)》,无时间限制,但需在通过专业阶段后报考。试卷一聚焦会计、审计、税法实务,试卷二侧重财务成本管理、战略与经济法案例分析,两卷合计得分60分即为合格。
二、如何根据cpa考试周期规划备考?
cpa考试周期的核心在于专业阶段的5年有效期。考生需根据自身基础选择报考策略:
零基础或在职考生:建议分3-4年完成专业阶段。首年报考《会计》+《税法》或《经济法》,平衡难度与记忆量;次年攻克《审计》+《财管》或《战略》,利用科目关联性提升效率。
全职备考者:可挑战2年通关,第一年集中突破《会计》《审计》《财管》,第二年完成剩余科目。但需注意每日4小时以上高效学习,避免战线过长导致疲惫。
综合阶段:建议在专业阶段结束后1年内报考,趁热打铁完成实务整合训练。
三、cpa备考如何高效突破?
1、基础阶段(3-6月)
通读教材,结合网课梳理框架。例如《会计》重点掌握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税法》梳理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搭配《cpa大蓝本》等教辅,利用思维导图串联知识点。
2、强化阶段(7-8月)
以真题为核心,针对性攻克薄弱环节。《财管》需限时完成10道计算题,提升公式输入熟练度;《审计》通过上市公司年报案例强化实务敏感度。
3、冲刺阶段(考前1个月)
全真模拟机考环境,训练答题节奏。《经济法》案例分析题控制在25分钟内完成,避免超时。同时复盘近5年真题命题规律,避免盲目刷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