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会计:啃透准则,打通基础关
会计是注会的“地基”,2025年因《会计法》修订,教材预计调整较大,新增实务案例。难点突破:
重点章节:长期股权投资(分值占比15%)、企业合并报表(20%)、金融工具(新增实务分析)。
方法:通读教材+分录专项训练,结合高顿《会计经典分录手册》每日练习10道主观题,培养“分录肌肉记忆”。
2.审计:构建框架,破解抽象关
审计教材专业术语密集,2025年或强化“风险导向审计”考查,对零基础考生极不友好。关键策略:
核心模块:风险评估(30%分值)、审计程序设计、职业道德。
3.财管:提速提效,攻克计算关
财管以100+公式和庞大计算量著称,2025年考试或增加新会计准则下的财务模型分析。决胜要点:
高频考点:资本预算、本量利分析、期权估值(计算题占比70%)。
二、注会科目怎么搭配?
1.方案1:零基础/在职考生——稳扎稳打“2+1”模式
首年:会计+税法
财税高度关联(如所得税处理),会计学透后,税法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章节效率翻倍。每日学习2小时,周末集中模考。
次年:审计+经济法
审计依赖会计基础,经济法调节背诵压力,利用碎片时间记忆公司法、证券法核心法条。
2.方案2:有基础考生——挑战“三科联动”
会计+审计+财管(全职备考首选)
三科逻辑串联:会计数据支撑审计程序,财管模型辅助风险分析。
替代组合:财管+战略+税法
财管与战略共享“风险管理”框架,税法计算题调节节奏,适合数学能力强的考生。
3.方案3:冲刺学霸——两年拿证极限规划
第一年:会计+审计+税法+经济法
核心科目全覆盖,利用会计基础带动审计、税法;经济法考前突击背诵。
第二年:财管+战略+综合阶段
财管与战略知识点重叠30%,综合阶段聚焦职业能力整合,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