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考试作为财会领域的“金字招牌”,其科目设置一直备受关注,根据中注协最新政策,cpa考试分为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共7门科目,考生需先攻克专业阶段,才能报考综合阶段,建议零基础考生优先规划会计、税法等核心科目,避免后期备考压力过大,下面高顿cpa小编和大家具体讲讲。
cpa报考科目
一、cpa报考科目有哪些?
cpa考试科目分为两大阶段:
1.专业阶段(6科):
《会计》:核心科目,涵盖企业财务报表编制、合并报表处理等实务技能,需掌握长期股权投资、金融工具等重难点。
《审计》:以会计准则为核心,考察审计流程、风险控制及实务案例分析,需结合会计知识理解。
《财务成本管理》:公式繁多,涉及资本预算、成本核算及投资决策,计算量大且逻辑性强。
《税法》:结合税收政策与实务操作,重点关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计算。
《经济法》:聚焦公司法、证券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需理解法律条文在实务中的应用。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侧重企业战略制定、风险管理及框架分析,案例分析占比高。
2.综合阶段(1科):
分为《试卷一》(会计、审计、税法融合)和《试卷二》(财管、战略、经济法整合),以案例分析为主,考查跨学科实务能力。
二、cpa科目如何高效搭配?
科目搭配需结合自身基础与时间规划,以下为常见组合建议:
1.零基础/在职考生:
推荐组合:会计+税法/经济法。
理由:会计是核心,税法与经济法偏记忆,可平衡学习压力。例如“会计+税法”组合,企业所得税章节与会计利润调整直接关联,协同复习效率高。
2.全职备考/基础较好者:
推荐组合:会计+审计+税法。
理由:审计与会计关联性强,税法补充实务能力,三科形成知识闭环。建议日均投入4小时以上,集中攻克难点。
3.冲刺高分考生:
推荐组合:会计+财管+战略。
理由:财管与战略逻辑互补,会计打底,适合追求高分的考生。财管需熟练运用Excel计算,战略侧重框架记忆。
避免同时报考《会计》《财管》《审计》“三座大山”,三科日均学习时长需超4小时,压力过大易中途放弃。建议优先突破会计基础,再搭配其他科目。
以上就是【cpa报考科目大盘点:专业阶段与综合阶段科目一览】的全部内容,想要了解更多注会章节知识,欢迎前往高顿CPA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