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注会考几门?
2026年注会考试分为两个阶段,共7门科目:
1、专业阶段(6门):
会计:核心基础科目,涵盖企业会计准则、合并报表等高阶内容。
审计:侧重实务流程与风险控制,需结合案例分析。
财务成本管理:公式密集,计算量大(如资本预算、成本模型)。
税法:紧跟政策更新,重点考核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
经济法:法条记忆为主,聚焦公司法、证券法。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战略框架与风险应对(如SWOT分析、ESG风险)。
2、综合阶段(1门):
职业能力综合测试:分试卷一(会计/审计/税法整合)、试卷二(财管/战略/经济法整合),考察跨科目实务应用能力。
3、科目特点:专业阶段单科成绩5年内有效,综合阶段无时间限制但需同年通过两卷。
二、注会各阶段考试要求有何差异?
1、专业阶段:
时间压力:需在连续5年内通过全部6科,否则已合格科目失效。
科目搭配建议:
零基础考生:优先“会计+税法”(知识点重叠30%)。
在职备考:选择“经济法+战略”(记忆型组合,减轻负担)。
冲刺型:尝试“会计+审计+税法”(构建财税审知识闭环)。
2、综合阶段:
无年限限制:通过专业阶段后任意年份报考,但需一次通过两卷(满分100分,60分合格)。
侧重能力:全部为案例分析题,模拟真实职场场景(如财报舞弊核查、并购方案设计)。
特殊安排:欧洲考区考试时间为比利时当地时间8月30日-31日,科目与国内一致。
三、2026年注会考试科目会有变化吗?
根据中注考政策延续性及2025年考试大纲分析:
1、科目数量稳定:2026年极大概率维持“6+1”模式(7门),但需以年底官方通知为准。
2、内容微调可能:
税法:适应税收新政(如增值税率调整、个税专项附加扣除优化)。
战略:新增数字化转型、碳中和等热点案例。
会计:跟进新金融工具准则修订细节。
3、备考建议:
优先攻克核心科目(会计/审计/财管),利用政策空窗期夯实基础。
关注2025年11月发布的《2026年考试大纲》,及时调整复习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