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06-2025 高顿教育,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为什么说研发支出的加计扣除是不影响纳税所得额?不理解。不是加计扣除后就减少应纳税额了吗?还有一个不明白:“确认递延所得税负责的直接结果是增加有关资产的帐面价值或是降低所确认负责的帐面价值” 我觉得递延所得税负责增加不是负责增加吗,怎么会增加资产的价值和降低负责呢?好晕呢
这个店的确是比较特殊的,“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是指在确认无形资产时的分录是:借:无形资产,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在此分录中既没有影响会计利润,也没有影响应纳税所得;而不是说在无形资产使用过程中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摊销、减值等原因必定会影响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之所以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是因为:由于无形资产确认时不影响利润和应交所得税,所以如果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则对应科目就不应当是所得税费用。又由于它不是合并业务,对应科目也不能是商誉;又由于它不对所有者权益产生影响 ,那么对应科目只能是无形资产本身。这个点是非常特殊的,需要强行记忆!~
如果按照新会计准则,研发支出填写到“开发支出”栏中。 资产负债表中的“开发支出”项目,反映企业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能够资本化形成无形资产成本的支出部分。本项目应根据“研发支出”科目中所属的“资本化支出”明细科目期末余额填列。你现在账上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如果现在的公允价比初始入账成本价高,这高了的部分在当期会因记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而增加了当期会计利润,但这部分利润税法上认为你并没有真正实现,在当期不交企业所得税,在以后真正实现时才交,所以要从你当年的利润总额中调减出来,但会计上认为这部分所得税确实是当期原因造成的,只是以后再交,所以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在计算当期所得税费用时应记入当期,并确认一个未来要交税的义务。这个点可以听下郁刚老师的相关讲解,可以换一种思路哦
此题计算2009年应纳税所得额时为什么减100?...
如果通过政府补助取得的无形资产按公允价值入账后,每年的摊销是...
在练习题中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什么不要减去0.09元呢。...
国债计息和债款利息是否都应该调减应纳企业税所得额...
甲公司为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假定2019年盈利200万,...
老师,您好,我想问下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有什么区别...
老师,第一问中的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50-10)是从哪得来的...
预计负债实际实现时,为何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还要从利润中减...
不明白无形资产这里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像固定资产的暂时性差异...
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50万元(含5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如何...
什么是税务师?税务师是一种专业从事税务服务、管理和咨询的职业人员,主要负责企业、个人的税收规划、纳税申报、税务审计等工作。他们需要深入了解税法和税收政策,并能够为客户提供合理的税务建议和解决方案。
个税起征点是多少?2018年的10月1日,开始实施5000元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当薪资缴纳五险一金之后,纳税部分不超过5000元,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下面阿茶老师和大家来详细讲一讲。
进口关税查询就是通过商务部网站查各国税率,通过商务部各国贸易税费查询,可以查询各国进入中国的商品税率,也可以查询原产中国的货物,在其他国家的进口税率。
教师回复: 同学您好!存货模型下最佳现金持有量=根号下(2*一定时期的现金需求量*交易成本/机会成本率)
教师回复: 同学你好~确认为资产的合同履约成本,初始确认时摊销期限不超过一年或一个正常营业周期的,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为存货;初始确认时摊销期限在一年或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以上的,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为其他非流动资产。确认为资产的合同取得成本,初始确认时摊销期限不超过一年或一个正常营业周期的,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为其他流动资产;初始确认时摊销期限在一年或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以上的,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为其他非流动资产。
教师回复: 学员,你好!你可以根据定义来区分,合同履约成本是为合同履行而发生的各种成本,一般是销售方支出的,而合同资产是指企业已向客户转让商品而有权收取对价的权利,且该权利取决于时间流逝之外的其他因素,说明这笔钱是购买方那过来了,购买方已经支付了,但是还取决于其他条件还不能确认收入。
教师回复: 认真的同学,你好:根据债权投资摊余成本的计算公式: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息率-本金×票面利息率-计提减值-已收回本金可:①期初摊余成本;②实际利息率;③票面金额;④票面利率;⑤计提的减值;⑥已收回的本金;会影响债权投资的摊余成本,而与债权投资的剩余期限无关。同学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继续追问哈~祝同学逢考必过~
教师回复: 同学,你好!一个法律主体,比如一个公司,是独立的法人单位,必须要进行会计的独立核算,所以一定是一个会计主体;但是如果是一个车间,需要单独核算这个车间的经营情况,也可以作为一个会计主体单独核算,但这个车间并不需要经过法律程序注册,不是一个法律主体,只是一个部门,所以,一个会计主体并不一定是一个法律主体。能够理解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