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湖北理工学院资源与环境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考试大纲已经公布了,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具体有哪些内容吧!
湖北理工学院环境硕士考试新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查目标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湖北理工学院资源与环境硕士专业研究生招生考试科目之一。考试内容涵盖了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专业所学的大部分主干专业课。通过《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考试,可以评判考生是否达到高等学校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专业优秀毕业生的水平,以保证所录取的考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的专业基础知识,满足新世纪环境工程对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要求。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允许使用不带公式和文本存储功能的计算器。
  (二)试卷结构
  1.简答题:约30分左右。
  2.论述题:约60分左右。
  3.综合应用题:约60分左右。
  (说明:以上题型及分值分配仅作参考,根据需要可作调整)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一)、资源短缺
  1.了解全球淡水资源、中国水资源形势。
  2.了解世界土地资源现状及问题、了解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及面临的挑战。
  3.熟悉能源的基本分类,世界及中国能源现状。
  4.了解中国矿产资源特点。
  (二)、生态退化
  1.掌握生态系统基本概念。
  2.了解各类典型生态系统(海岸带、淡水、农业、草地、森林)退化的具体表现和原因。
  3.理解城市化的概念及其生态影响;了解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及面临的脆弱化现状。
  4.理解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三)、环境污染
  1.熟悉水环境污染物、水污染源的分类、水污染危害及中国水污染状况。
  2.熟悉大气污染源及污染物、典型的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的危害、中国的主要大气污染问题及趋势。
  3.理解土壤污染源及污染物、土壤污染的影响和危害、世界及我国土壤污染的状况;
  4.熟悉固体废物的来源、分类及特点、固体废物的环境问题、化学品及有害废物对人类的危害。
  5.了解噪声污染、电磁污染、热污染。
  6.理解新污染物的概念和类别、新污染物基础科学研究的兴起、我国新污染物治理拉开帷幕、新污染物优先性筛选、新污染物环境监测与风险评估。
  (四)、全球环境问题
  1.了解地球系统的能量平衡、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
  2.理解臭氧层、臭氧层损耗、造成臭氧层损耗的原因、臭氧层损耗的后果。
  3.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锐减。
  4.理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概念及特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种类及来源、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及危害。
  (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与实质
  1.了解《寂静的春天》、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等早期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反思,及其历史意义。
  2.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新世纪开局、世界可持续发展新目标的历史承诺、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行动与方案。
  (六)、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2.理解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1.理解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有关概念、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分类。
  2.了解绿色GDP、国家财富与真实储蓄率、生态足迹评价方法、其他评价方法等可持续发展单一指标评价方法。
  3.了解人类发展指数、常规多指标加权评价方法等可持续发展多指标加权评价方法。
  (八)、环境伦理观的产生及主要内容
  1.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环境伦理观的产生、中国古代的生态智慧、西方环境伦理学的主要观点。
  2.了解环境伦理的主要内容。
  (九)、环境伦理观与人类行为方式
  1.了解环境伦理观对决策的重要性。
  2.理解环境伦理观指导下的企业理念和企业行为。
  3.理解环境伦理观指导下的现代生活理念和公民行为。
  (十)、生态文明的诞生与意义
  1.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生态文明的定义。
  2.理解生态文明的由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要义。
  (十一)、环境污染防治
  1.熟悉水污染源防治对策、流域水污染防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与饮用水安全保障、地下水污染防治、废水处理的基本方法、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2.熟悉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策略、我国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措施、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3.理解固体废物减量化对策与措施、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及处置。
  4.了解土壤污染综合防治策略、我国土壤污染的综合防治措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技术。
  (十二)、清洁生产
  1.理解清洁生产的定义、清洁生产的内涵、世界范围内清洁生产的发展、我国清洁生产的发展。
  2.了解生产过程的环境影响、清洁生产实施途径、清洁生产审核。
  3.了解产品的环境影响、生命周期评价、产品生态设计。
  4.了解产业生态系统概念的提出、以生态工业园区为载体推动产业生态化发展。
  (十三)、生态保护
  1.了解原生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分布、原生生态系统的保护方法和实践。
  2.了解次生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分布、次生生态系统的保护方法和实践。
  3.了解退化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特征、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技术和实践。
  4.了解生态系统管理、适应性生态系统管理的发展。
  (十四)、循环经济与循环型社会
  1.理解循环经济的概念。
  2.了解德国的循环经济实践、欧盟的循环经济实践、联合国的可持续消费全球行动、国际3R行动。
  3.理解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历程、主要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我国区域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
  4.了解我国的“无废城市”建设。
  (十五)、碳达峰与碳中和
  1.理解工业革命以来二氧化碳排放轨迹与趋势、全球碳排放与碳固定的规模与结构、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概念与内涵。
  2.了解碳达峰与碳中和提出的国内外背景,我国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挑战与必然。
  3.理解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实施路径。
  4.了解我国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1+N”政策体系、行业行动、科技行动、标准行动。
  (十六)、生态文明建设途径与实践创新
  1.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
  2.了解我国生态文明研究进展与实践创新。
  (十七)、环境管理
  1.了解环境管理的重要性、环境管理的发展历程、中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
  2.了解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环境问题的外部性。
  3.了解以政府为主体的环境管理手段。
  4.了解环境管理的经济型手段。
  5.了解以环境资源的直接使用者为主体的环境管理手段。
  6.了解环境治理的理论和实践、环境治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7.了解环境管理的技术支撑。
  (十八)、环境法治
  1.了解环境法的基本概念、环境法的目的、功能与地位。
  2.了解环境法律关系。
  3.了解环境法的体系与实施。
  4.了解环境行政责任、环境民事责任、环境刑事责任。
  5.了解综合性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污染防治法律制度、自然资源法律制度、生态保护法律制度。
  (十九)、国际环境公约及履约
  1.了解气候变化应对。
  2.了解臭氧层保护。
  3.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
  4.了解海洋环境保护。
  5.了解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管理。
  参考教材:
  钱易、唐孝炎主编,《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