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为依托、项目管理为主线,实现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绩效评价“四位一体”,全面提升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并初步明确了“以基于部门职能职责的项目支出规范体系为支撑,探索建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全流程开放、滚动管理、全过程绩效评价三大核心体系”的基本改革思路:
  一是以部门职能职责的项目支出规范体系为支撑,建立科学、规范的预算编报模式,这是此次预算管理改革的重要基础。即以部门职责为导向,把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结构规范为“职责—活动—项目—任务”四级,部门必须在其职能职责框架内申报预算项目,所有预算项目都要与部门职能职责相匹配,改变长期以来无“明确约束”和无序的预算编报模式,将预算编制细化方式从直接面向支出经济分类转变为面向部门职能职责,以保证部门预算项目逐步走向规范和稳定,并能清晰地反映各部门为履行职能职责所开展具体工作和预算资金支出情况,使部门预算更清晰易懂。
  二是建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力促预算管理从“以预算资金分配为核心”向“以预算项目管理为核心”转变。首先,全面反映部门所有项目状态,把目前尚未纳入预算编制系统的上级专款、新增财力、预备费、地方债券收入等追加预算项目纳
  入系统,实现项目和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其次,以项目为主线,通过汇集原分散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绩效评价中的项目信息,完整展现从项目申报管理、预算安排到预算执行、绩效评价、决算报告的全生命周期流程,并以此为支撑,促进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绩效评价各阶段环环相扣,紧密联系,有效改变以往因财政内部分工而把预算编制、执行、绩效评价这些活动人为地割裂开来的弊端,达到财政核心系统一体化的目标。
  三是建立全流程的开放、滚动式管理,实现项目的提前储备及动态监控。首先,改变以往仅在年初编制预算时开放的做法,支持项目的实时申报和审核。部门可及早谋划并筛选论证合适的项目,提出项目建议计划,避免在编制年度预算时集中申报项目,做好项目提前储备。同时,年中项目追加或调整,对区级的专项补助项目分解也可随时通过项目库来完成,打造财政与部门、预算单位之间实时申报、审核项目的在线生产工作平台。其次,对于需在下年度预算继续安排的经常性项目和跨年度项目,可直接滚动到下一年度财政项目库,实现项目的滚动管理。第三,通过为每个项目建立*10的编码和固定属性,以不可更改的“标签”形式自动带入项目资金分配和支付流程,实现项目“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动态监控,可监控市直部门每一笔资金的详细支付和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