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创新财政投入机制。计提土地出让收益的10%以用于水利建设配套,建立县财政水利建设投入增幅与同期财政收入增幅同步的机制。建立稳定的县级财政预算配套投入机制,从2005年起每年预算400万元专项用于水利建设配套建设。
二是创新政策扶持机制。设立县水利建设基金,加大基金筹集政策执行,加强资金专项管理促进基金滚动发展。加大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倾斜,明确水利建设奖补比例不得低于“一事一议”奖补的60%。建立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良性运行机制,每年由财政安排100余万元,为全县249座小型水库聘请专职管护员,着力解决小型水库“无人管、无钱管”问题。
三是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建立高规格的部门联动机制,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负其责、各入其帐、形成合力”的原则加强涉农涉水资金整合。去冬以来全县共整合近3亿元资金投入到农村水利建设,其中水利部门15000万、烟草部门3000万元、国土部门1600余万元、农业开发1300余万元,其它部门和驻村工作队近亿元。
四是激活民间资金活力。以新农村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农业综合开发、烟草配套建设等平台,广泛吸收社会闲散资金,激发群众水利建设热情;大力发展农民用水协会,实行“责、权、利”相统一的工程建管机制,发动协会群众投工投劳,定期对工程进行维修或改造;成立县水务投资公司,加大金融创新,为水利建设提供充裕的资金。
此外,该县积极向上争资立项,2013年来共争取中央、省级水利建设资金4.2亿元。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5.5亿元,劳动工日496万个,完成土石方566万方,分别占计划任务的255.8%、155.5%和11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