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补贴“一卡通”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连心卡”,是财政部门惠农资金管理的“安全卡”。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民生事业的重视,各项惠农政策相继出台,补贴农项目越来越多、数额越来越大。截至2013年,桂阳县共发放补贴项目68项,补助发放99批次,涉及农户21.27万户,补贴金额超2.2亿元,省规定的51项惠农补贴全部纳入“一卡通”发放范围。各项补贴政策的有效落实,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赢得了民心。但在实际操作和调研中发现,我县涉农补贴“一卡通”管理发放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需要协调联动、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涉农基础信息不准确,导致进账失败。“一卡通”信息采集工作涉及到千家万户,面广量大,由于各涉农补贴主管部门、基层涉农站所、村组对此项工作的认知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加之农村主要劳动力外出打工,农户居住分散,给采集基础信息工作带来不便,造成信息不准、情况不明、更正不及时,导致批量进账失败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补贴资金的正常发放。据统计,仅2013年,全县就有29项补贴,约149万元惠农补贴因基础数据不准确,导致批量进账失败影响了资金及时发放。
  (二)主管部门认识不到位,出现工作缺位。部分主管部门及乡镇(街道)站所片面认为通过“一卡通”平台发放的资金,只由财政部门负责,致使乡镇财政所承担大量的工作和压力。 “一卡通”工作处于惠农资金落实的最终环节,按照省政府的实施方案,其基础工作都应由主管部门承担,“一卡通”只是作为一个发放的平台由财政部门进行数据录入和资金拨付。目前,县级主管部门往往不行使审核资金分配的职责,部门之间配合不到位,仅仅是布置各乡镇对资金分配后报财政部门发放,而财政部门督促的力度也非常有限,往往会造成拖延资金发放的现象。
  (三)金融部门服务不到位,增加了工作量。一是在部分涉农补贴进账时只笼统地标注“补贴”“代发”等字样,没有清晰地注明是什么资金,从存折上农户根本不明白财政补贴具体类型和资金所属月度,事后还要到当地财政所进行查询核对,增加了农民往返的时间。二是有的工作人员允许农户随意开设或取消“一卡通”存折,且不及时通知财政所,致使补贴资金进账失败。三是信用社不反馈批量进账失败款进账单给当地财政所,使得财政所手工进账和查询缺少依据。
  (四)宣传公示不到位,影响了政策的落实。一是从走访的情况来看,惠农补贴资金按现有程序由村、组造册,乡镇财政所及各补贴项目部门核实录入,县补贴发放部门汇总数据到信用联社进账,这项措施改变了过去由乡镇、村、组现金发放的形式,有效加强了资金监管。但是,少数村组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对惠农政策的宣传相比之前有所下降,有的意识淡薄甚至不作为,例如:近几年县乡财局每年印发《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向农户宣传补贴政策,鲜有村干部将其一一发放到户。二是由于补贴资金分到每个人的数额较少,有的农民对此关注不高,发放的宣传资料随意丢弃,这在客观上也加大了政策宣传的难度。一些农户住所与金融机构相距很远或是交通不便,并不知道补贴什么时间进账,造成部分农户往返银行多次仍没有拿到补贴款;有些涉农补贴相关部门及站所,未真正深入村组入户摸数据,而是在上次发放的基础数据上进行增减变动,同时基础数据又不公示到组到户,从而造成补贴资金发放不真实准确,群众越级上访时有发生。例如:早中晚稻良种补贴,由于每年上级下拨的资金不一定相同,部分涉农站所没有深入村组入户摸数及公示,只是根据上年发放的数据增加或减少来分配,当补贴金额变少时,部分农户就有可能会越级上访。
  (五)群众用卡不规范,影响补贴正常发放。一是部分农户对涉农补贴“一卡通”没有妥善保管,出现丢失、损坏到金融机构补卡后,未能及时告知财政所,导致系统信息出现错误。二是有的农户姓名用字不规范,“一卡通”错字、同音字时有发生,导致和身份证姓名不一致,易发生进账失败现象。三是有的农户由于分家、死亡等原因造成存折户名与实际情况不相符,致使在银行认证时发生错误,给补贴资金的发放带来一定困难。
  高顿网校小编寄语:老要靠别人的鼓励才去奋斗的人不算强者;有别人的鼓励还不去奋斗的人简直就是懦夫。
 

 高顿网校官方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