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端口前移。调整传统监督的视角,变后置检查为事前参入,监督全口径预算管理改革是否按照“起点、手段、目标”三步运行。
二是全程同步。从预算编制开始,全程同步审核,跟踪预算执行,监督重点增减事项的合法性、合理性,把关预算调整。
三是统筹协调。以“大监督”理念为前提,由专职监督机构牵头,建立全口径预算全面监督和重点检查制度。
四是流程设计。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制度建设等方面,按照监督职责,区分功能,合理设计监督流程,对预算编制内容、执行实效、调整合理性进行监督。
五是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全口径预算管理办法、全口径预算监督办法、非税收入全口径预算管理办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专项资金整合操作细则、国库集中支付控制操作细则、融资平台公司资金管理细则等,加强制度保障。
六是平台支撑。开发兼有预算管理系统、预算总会计系统、国库集中支付系统、非税收入管理系统、政府采购信息系统等的软件。通过系统进行动态分析、检查和监控。
七是效果评估。建立全口径预算管理综合评估制度,客观反映全口径预算管理过程中的不足。根据监督实际,重大情况随时报告。
八是预警分析。全口径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预算—国库—业务科室—信息平台—预算单位是一根链条,都有资金风险存在。必须加强对国库支付系统、非税收入减免返缓系统、信息操作平台等重要环节和部位的预警。
九是成果运用。将监督的成果运用到下一轮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决策上。单位或个人在全口径预算编制和执行时,涉及财政资金管理、分配、使用环节的违纪违规行为,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十是机制建设。建立健全预算资金绩效评价体系,财政监督评估预警报告、“大监督”联络员联席会议、干部队伍定期轮岗交流及其他激励约束制度,从而形成全口径预算管理的长效机制。
高顿网校小编寄语:试着放纵自己,却总牵绊于过多的束缚,依循着规律生活的只是一具失去灵魂的躯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