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绩效目标管理机制。绩效目标设定。各预算单位在编制下一年度预算时,要根据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县政府预算编制总体要求和县财政部门的具体部署、部门职能及事业发展规划,科学合理测算资金需求,编制预算绩效计划,向县财政部门报送绩效目标。绩效目标审核。由县财政部门依据国家相关政策、财政支出方向和重点、部门职能及事业发展规划等,对部门单位报送的绩效目标进行审核。对于绩效目标不符合申报要求的,应要求报送单位进行调整修改,审核合格后进入预算编审下一步流程。绩效目标批复。县级财政预算经县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查批准后,由县级财政部门在单位预算批复时同步批复绩效目标。
建立绩效运行跟踪监控机制。县级财政部门和各预算单位要建立绩效运行跟踪监控机制,定期对绩效目标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和监督检查,对跟踪监控发现的绩效运行偏差,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情况严重的应暂缓或停止该项目的执行,以确保绩效目标顺利实现。
建立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机制。县财政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立体化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真实全面地反映和衡量预算支出绩效;建立滚动绩效评价项目库,收集项目立项、决策、建设、竣工等经济技术指标和数据资料;建立绩效评价专家库,充分发挥专家的理论研究能力和在推进绩效评价工作上的积极作用;建立第三方中介机构库,采用集中采购服务的方式,组织、指导中介评价机构参与绩效评价。预算执行结束后,预算部门要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向县财政部门提交绩效评价报告。县财政部门要对预算单位的绩效评价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并对其报送的绩效评价报告进行审核,必要时对预算单位绩效自评实施再评价。同时,要积极开展县级财政支出管理绩效综合评价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逐步推进企业使用财政性资金绩效评价。
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应用机制。建立健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反馈整改机制,将绩效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预算执行单位,各预算执行单位要认真研究绩效评价结果所反映的问题,纠正预算执行偏误,完善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支出成本。建立健全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有机结合机制,县财政部门要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安排以后年度预算和专项资金的重要依据,优先考虑和重点支持绩效评价结果好的部门项目,减少绩效评价结果差的部门项目资金安排,取消无绩效或低绩效项目,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健全绩效报告机制,各预算单位要定期向县财政部门提交预算绩效报告,说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情况、财政支出绩效情况、存在问题、整改措施和下一步工作重点;县财政部门每年要向县人民政府报告预算绩效管理综合情况、重点项目绩效完成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建立健全绩效评价结果公开机制,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逐步推进绩效信息公开,将预算绩效报告和绩效评价结果,尤其是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力大的民生项目和重点项目支出绩效情况,依法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建立健全绩效问责机制。县政府将预算绩效管理作为行政问责的重要依据,严格落实财政资金使用主体责任,形成“谁干事谁花钱,谁花钱谁担责”的权责机制。
高顿网校小编寄语:坚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坚持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所谓成功,就是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坚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