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化组织保障,加快项目推进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为组长,财政、交通、发改、审计、电力、水务等部门为成员的危桥改造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危桥改造工作的组织、实施、管理、监督、协调,细化分工、明确目标、各负其责。一是主要领导重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过问,现场调研协调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分管领导督促。通过工作调度会和现场督导会等方式,进行工作指导和安排,要求各相关职能部门要通力配合,大力支持。三是交办单位落实。通过细化工作目标,明确工作任务,突出主管部门主抓具体项目的工作机制,认真落实项目改造。四是县项目办督办。把危桥改造纳入县人民政府项目管理调度办公室统一协调管理,一个月调度一次,一个月通报一次,对进度缓慢的施工单位和因纠纷调处不力影响施工进度的乡镇党委政府由县项目办重点督办,有效保障施工环境和施工进度。
二、主动对接项目,提前谋划筹备
危桥改造项目具有严格的程序性,积极着眼长远,进行超前谋划,提前为项目实施做好准备。一是提前调查摸底。在每年桥梁库更新前,相关部门提前深入到每座桥梁进行调查摸底,按照变更的要求采集好相关的数据、图片,为准确及时呈报和更新打下坚实基础。二是提前设计批复。对省里反馈回来,已列入五类危桥的所有桥梁,均安排提前实施设计,并按要求搞好设计评审和设计批复。三是提前财政评审。对已完成设计的桥梁,及时进行财政投资评审,对跨年度的评审结论,确因物价上涨影响工程造价的,采取调概方式适当予以变更。
三、加强科学调度,保证工程进度
严格工程标准,遵守技术规范,加强科学调度,扎实推进项目建设。一是简化招投标手续。针对危桥改造项目总造价不高,建安费没有超过100万元的实际,呈报县招标领导小组同意,创新举措,简化手续,在招投标上采取公开邀请多家具备资质、信誉良好、近期工程业绩较好单位参与投标,在相关部门监督下,采取现场抽签方式产生中标候选人,在县政府网站公示无异议后,确定中标人。针对监理费偏低实际,将危桥改造项目工程与其他工程打捆,委托有监理资质的公司进行监理。二是合理编制施工方案。要求施工队伍进场前,先行编制好施工方案,结合工程实际,认真细化施工环节、工序、材料,切实保证工程质量,并经业主单位汇审后,报监审批方能进场施工。三是加大财政资金配套力度。2013年地方配套资金为上级补助资金4.1倍,2014年地方配套资金为上级补助资金2.5倍,危桥改造配套资金按评审造价,全部配套到位,有效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确保工程有序推进。
四、规范监督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一是严格合同管理。加强项目合同管理,施工合同、廉政合同、安全合同同时签订,缺一不可,杜绝无资质施工,禁止转包和违法违规分包。二是严格施工管理。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严格执行“七公开”制度,将项目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质量监督部门、资金来源、工程造价、技术标准、举报电话等公布在施工现场和相应地点,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对关键部位和关键环节的施工,必须经业主、质安站、监理三方检查合格同意,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所有用材必须具备合格证,达到设计标准和要求。三是严格责任管理。实行“四个一”责任制,即:一座桥梁一名领导、一名技术员、一名安全员、一名义务监督员,从项目开工到完工,自始至终负责监督到底。充分发挥交通建设质量监督安全管理站的职能作用,加强对桥梁的原材料、施工现场、工程质量、施工工艺的管理和检测。四是严格资料管理。严格执行 “一桥一档“制度,对每座危桥改造项目,从项目的设计、立项、批复、财政投资评审到工程招投标活动;从项目报监、开工实施过程到工程竣工;从桥梁拆除前到重建后的照片;从施工日志到竣工验收资料;从监理、业主、施工单位资料到各项检测数据结论等相关资料,逐一整理成册,装订建档备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