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从业考试《基础知识》章节重点:股份制改组的会计报表审计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6-08-30 14:09 责编:admin
股份制改组的会计报表审计
一般包括三个主要阶段,计划阶段、实施审计阶段和审计完成阶段。
(一)计划阶段
1.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2.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3.执行程序
4.确定重要性水平:重要水平是指财务会计报表等信息的漏报或错报程度足以影响使用者根据财务报表所作出的决策。在计划阶段,注册会计师需要确定两个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会计报表和账户余额。
5.分析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对有重要错报的会计报表仍发表无保留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组成。固有风险是假定没有内部控制的情况下,会计报表某项认定产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控制风险是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或程序不能及时防止或发现某项认定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检查风险则是指审计未能检查出某项认定已存在的重大错误的可能性。
6.编制审计计划。
(二)实施审计阶段
(三)审计完成阶段
审计期后事项和或有损失
被审计单位的资产负债表截止日到审计报告日发生的,以及审计报告日至会计报表公布日发生的对会计报表产生影响的事项,称为期后事项。
或有损失是指由某一特定的经济业务所造成的,将来可能会发生,并要由被审计单位承担的潜在损失。这些可能发生的损失,到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表日为止,仍不能确定。如果一项潜在损失是可能的,且损失的数额是可以合理估计出来的,则该项损失应作为应计项目,在会计报表中反映。如果可能损失的金额无法合理估计,或者如果损失仅仅有些可能,则只能在附注中反映,而不在会计报表中列为应计项目。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