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江苏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838《材料科学基础》考试大纲已经公布!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看看具体内容吧~
江苏科技大学2026材料考试大纲
  考查目标:
  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考试科目。要求学生掌握材料的成分、组织、工艺和性能相关的基本理论、内在联系,考查学生在面对材料类复杂工程问题时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试卷结构及题型:
  试卷由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综合题(含计算)等题型组成。考察考生“从材料相关复杂工程问题中分辨和总结所涉及的基本理论的能力”以及“判断、评价或设计可行实验方案或合理工艺路线的能力”。若有计算题,
  则重点考察对“杠杆定律”以及“Fick扩散定律”的掌握情况。
  考查知识要点:
  (1)晶体学基础。包括基础概念、典型晶体结构的基本信息;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的标定方法。晶体缺陷的基本特征、性质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2)凝固学基础。纯金属和合金的结晶条件、形核机制和长大机制。具体包括:过冷度对形核驱动力、形核率以及核心长大的影响;均匀形核和非均匀形核的概念和异同;界面结构和温度梯度对结晶的影响规律。铸态组织及形貌的形成机理。
  (3)二元相图理论,杠杆定理和成分过冷。具体包括:组元、相、组织、组织组成物等的区别与联系;固溶体和化合物的本质区别和性能特点;相图分析的基本方法;熟练运用杠杆定理计算基本二元系合金相变产物的相对含量。结合反应产物判断合金大致性能的能力。
  (4)铁碳相图及其应用。具体包括:铁碳相图的结构和基本相组成;不同成分铁碳合金的平衡结晶过程;不同温度、成分钢的组织组成和相组成的杠杆定理计算;杂质元素对钢的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规律。分辨、解释不同相或组织的性能差异,以及根据性能需求选择或初步设计铁碳合金的能力。
  (5)塑性变形机制。具体包括:常温拉伸曲线的分析,常规机械性能指标的含义;塑性变形的宏观变形规律与微观机制;加工硬化的本质及实际意义;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性能的影响;金属材料的形变强化机制、细晶强化以及第二相强化机制。结合晶体学基础,分析、解释或判断不同金属塑性变形能力及其对材料组织、性能影响的能力。
  (6)回复与再结晶机制。具体包括:回复与再结晶过程中的组织演变特征;回复与再结晶机制及其应用;晶粒长大的驱动力、再结晶晶粒的反常长大及再结晶晶粒度的控制;金属在热加工过程中的组织演变规律,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基于回复与再结晶机制,初步判断、选择或设计冷变形后的退火类型或热加工工艺的能力。
  (7)扩散的本质和驱动力。具体包括:原子扩散机制;菲克定律在金属均匀化、金属钎焊及镀锌等问题上的应用;温度、键能与晶体结构、固溶体类型、晶体缺陷及化学成分对扩散速率的影响规律。
  (8)固态相变的本质和特征。具体包括:钢在加热和冷却时候的转变规律;钢的不同回火状态及其对应的性能。钢的退火、正火、淬火与回火的概念;退火、正火、淬火与回火的应用目的、工艺参数范围及组织演变特征;常见的热处理缺陷与基本热处理工艺的关系;选择或制定钢的退火、正火、淬火以及回火工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