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生态与应用气象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341《农业知识综合三》考试大纲已经公布了,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具体有哪些内容吧!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341考试大纲更新
  目标与基本要求
  一、考试目标
  《农业知识综合三》侧重于农业综合知识的考查。考试内容涵盖智慧农业技术领域的主干课程,包括农业信息学、作物栽培学、土壤学等学科。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本领域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二、基本要求
  根据《农业知识综合三》课程特点及实际情况,要求学生掌握智慧农业技术领域相关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同时注意智慧农业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具体内容
  《农业信息技术》
  第一章农业信息技术概述
  1、掌握信息与信息科学、信息技术、农业信息化、互联网+等概念和内涵
  2、理解信息技术在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
  3、了解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及其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第二章农业信息获取
  1、掌握农业信息获取技术种类与方式
  2、掌握传感器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3S技术的定义、特点,了解其在现代农业信息获取中的使用情况
  第三章无线传感网络
  1、理解传感网的概念、特点、关键技术、性能指标、体系结构,了解无线传感网络的应用情况
  2、掌握无线传感网络体系结构与组成。
  3、掌握无线传感网安全需求、挑战与安全标准。
  4、掌握无线传感网络设计目标,了解其应用。
  第四章农业信息化管理技术和方法
  1、掌握信息管理的含义、特征和过程等基础知识
  2、了解农业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常见技术和方法
  第五章农业模型及其应用
  1、了解数学建模在农业中的应用情况
  2、掌握数学模型的概念、特点及分类,了解数学模型建模的一般方法
  3、掌握常用的数学建模方法的概念、特点,了解其应用。
  4、掌握农业模型的概念、种类,了解其应用。
  第六章农业人工智能技术
  1、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知识,了解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情况
  2、掌握农业智能专家系统和农业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基本知识
  3、了解农业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第七章虚拟现实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1、理解虚拟现实技术的定义、特征、关键技术、分类,了解其发展和现状
  2、了解虚拟现实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作物栽培学》
  第一章作物的生长发育特性
  1、了解作物生长、分化和发育的概念,作物生长的一般过程。
  2、掌握作物及作物栽培学的概念、作物的分类和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作物生产的特点及重要性了解世界和中国作物生产概况,中国种植业分区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作物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3、理解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地上部分生长与地下部分生长的关系和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及其生产上的应用,作物、环境、措施的关系,作物的环境及环境因素的生态分析。
  第二章作物产量与品质形成
  1、了解作物品质形成的生理生化基础,环境条件对蛋白质、油分、纤维、淀粉及某些特殊物质含量的影响。
  2、掌握作物产量的有关概念,作物产量的构成因素,作物产量形成特点和生长分析方法与原理,作物源、流、库的概念、特点及应用,作物群体及其层次结构的概念,作物品质的概念及评价指标。
  3、理解作物群体的层次结构与光能利用的关系和影响作物群体结构及物质生产的因素,影响作物品质的因素和改良途径,作物品质和产量的关系。
  第三章作物栽培基本技术
  1、了解大豆、花生、棉花、油菜、烟草等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特点。
  2、土壤耕作的步骤与方法,播种与育苗移栽技术,田间管理技术了解收获与贮藏相关技术,设施栽培的概念,温室栽培和无土栽培的特点。
  3、理解耕作制度、种植制度、养地制度。
  第四章水稻栽培
  1、了解发展水稻生产的意义和我国水稻生产与稻作科学的发展概况,水稻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了解水稻抛秧栽培、水稻机插栽培、水稻直播栽培、再生稻栽培、水稻旱种栽培等栽培技术。
  2、掌握我国水稻产区划分稻的起源与分类,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形成过程与调控和了解稻米品质的形成与调控,育秧、稻田耕整、移栽与密度、水稻营养与施肥、稻田水分管理、水稻大田生长发育诊断、水稻的收割与贮藏等水稻的基本栽培技术,
  3、理解水稻的生长发育与温光反应特性,水稻温光反应特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水稻群体质量指标及高产优质群体的构建。
  第五章小麦栽培
  1、了解发展小麦生产的意义、小麦的起源与生产概况,了解小麦的植物学分类与栽培种,
  2、掌握我国小麦产区划,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和小麦的器官建成,小麦的阶段发育特性及其应用,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产量构成因素的形成,小麦高产群体结构与质量指标,小麦品质指标。
  3、理解小麦温光反应特性及在栽培与引种上的应用,小麦栽培管理技术,小麦品质调控技术。
  第六章玉米栽培
  1、了解玉米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玉米的起源与传播、玉米生产概况,
  2、掌握我国玉米产区划分、玉米的类型,玉米的生长发育过程、玉米器官形态与发育、玉米器官的相关生长、玉米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玉米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
  3、理解玉米栽培管理技术,特用玉米及其栽培技术与常规玉米栽培技术的差异。
  《土壤学》
  第一章土壤基质
  1、了解土壤的矿物组成,理解土壤肥力、土壤空隙度等概念和计算
  2、了解土壤颗粒大小分级,理解土壤质地的概念、分类方法,掌握不同质地的生产性状,认识土壤结构的种类,了解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过程与特性。
  第二章土壤水分
  1、熟悉土壤水的类型,掌握土壤含水量、土水势和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等基本概念
  2、熟悉土壤水运动,弄清达西定律的物理意义,了解土壤水入渗,掌握土壤蒸发过程,土壤水循环与平衡的基本原理
  第三章土壤气体
  1、理解土壤空气组成和通气性
  2、了解土壤气体运动形式
  第四章土壤热量
  1、掌握土壤热量来源与平衡原理
  2、理解土壤热性质和土壤温度的变化
  第五章土壤生物化学性质
  1、掌握土壤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土壤胶体等基本概念
  2、理解土壤有机质、腐殖质的特性,掌握微生物和碳素循环过程关系
  第六章土壤形成与分类、土壤质量与退化
  1、了解土壤形成过程
  2、理解中国土壤分类特点,中国土壤分布规律
  3、理解土壤质量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4、了解土壤退化、沙化和污染的概念及土壤保护防治措施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
  1、命题说明:
  (1)试卷内容由三门课程组成,其中《农业信息学》占50分,《作物栽培学》占50分,《土壤学》占50分,总分150分。
  (2)该课程的命题考试,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确定。
  (3)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比例,大体上为“了解”占25%,“理解(熟悉)”占35%,“掌握”占40%。
  (4)试题主要题型为名词解释、选择、填空、问答题等多种形式。
  2、参考书目
  (1)王玉洁,《农业信息化导论》,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
  (2)胡立勇,丁艳锋.作物栽培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3)吕贻忠李保国,土壤学,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19
  3、其他规定:
  其他规定: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总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4、本科目考试不得使用计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