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校 发布时间:2014-12-22 14:48 责编:高顿网校
[原创]激发队伍活力构建和谐税务的思考 来源:中国税网 作者:张贻奏 日期:2008-02-25 字号[ 大 中 小 ]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谐税务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发税务队伍活力是构建和谐税务的重要基础。税务机关要立足事业发展,正确处理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积极探索激发队伍活力的办法和途径,努力构建和谐税务。  一、增强人才成长的动力,在发展中求和谐  1.着眼事业发展全局,实现人才素质结构的和谐。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企业纳税意识、政府执政水平、公共服务需求日益提高。各级税务机关必须牢固树立全局观念,按照新时期税收工作指导思想的要求,合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改善系统人才结构,大力培养精税收、懂经济、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引导干部职工实现基本素质的新跨越,构建梯级人才队伍,为税收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2.强化进取观念导向,实现干部队伍思想动态的和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当前,要着力抓好“五个一”,潜移默化聚人心。一是抓住人的全面发展这个根本,扎实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局部和整体、眼前和长远的关系,把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税收事业的目标统一起来。二是把好一条脉搏,构建组织与个人的沟通平台,及时掌握干部职工思想动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三是用好一个载体,不断深化文化建设,确立共同的价值取向,凝聚团队合力。四是建好一套机制,建立健全市局、区局和基层分局三级组织领导工作机制、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在上下良性互动中发挥正确导向作用。五是开展一项活动,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突出发挥典型引路作用,树立和宣传先进典型,努力营造负责任、守纪律、干事业、讲奉献的浓厚氛围。  3.推进征管体制改革,实现自我发展的和谐。当前,如何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经济与税收、管理与服务等各种关系,是构建和谐税务的重要课题。为此,要大力推进征管体制改革,在税收管理与服务、在纳税人和社会的监督中打造人才队伍。一是增强服务意识,强化窗口建设。二是加强税法宣传,加大投入,完善功能,改进税收咨询服务。三是实行政务公开,接受纳税人监督,营造依法诚信的办税氛围,促使干部职工在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二、激发创新进取的活力,在竞争中求和谐  和谐税务是税务机关部门之间、个人之间以及税务机关与其他组织之间相互竞争、共同进步的成果。  1.强化继续教育,提高队伍竞争能力。竞争力首先来自学习力。一是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大力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引导干部职工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提高组织绩效与个人创造力、竞争与发展能力;重视结合工作任务,加强思维模式、创新方法训练。二是积极鼓励干部提高学历层次。三是充分利用高学历人才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动学习,交流学习成果,拓宽视野,促进工作。  2.转变人才观念,大力倡导岗位成才。首先要树立岗位成才观念。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正确处理学历、文凭和实际能力培养的关系,将工作岗位作为实现人生价值、奉献税收事业的舞台。既支持学历层次的提升,更注重将知识、文凭转化为岗位能力。其次,大力开展岗位练兵、能手比武活动,对岗位能力突出者予以表彰,营造岗位成才的环境;组织干部进企业、访农村,开展换位思考、互动体验活动,体会创业的艰辛,认识奉献的高尚,引导干部职工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第三,完善竞争上岗机制。认真总结竞争上岗工作经验,将干事创业的能力作为培养和使用干部的一项重要标准。  3.努力建设竞争型团队。一是强化精神文明创建意识。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抓精神文明创建,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把现代礼仪准则引入税务工作,规范干部的言行举止,以人本精神文明执法、诚信服务,为纳税人奉送人文关怀、提供人文服务。二是抓税务文化建设。制定文化建设纲要和实施方案,围绕把厦门国税系统建设成为高效廉明的执法队伍、拼搏奋进的学习型组织、团结向上的温馨家园的目标,开展激励、服务、监督、教育、素质、才艺、爱心、关心、热心等九项工程的建设,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三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妥善处理条块关系,在依法治税前提下,贴近地方经济发展思路,深入调研,主动为政府决策当参谋、提建议,为企业壮大和经济发展做贡献,获得地方党政领导、机关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和支持。  三、聚集协调高效的合力,在不断解决矛盾中求和谐  税收工作中的目标冲突、利益冲突、责任冲突客观存在,和谐就是妥善处理各种问题,有效化解各种矛盾,从而协调一致,高效运转。当前要着重解决以下三方面问题。  1.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化解个人需要与组织目标的矛盾。个人需要有时难免与组织目标之间发生矛盾。化解矛盾的途径主要是采取四项措施:一是正确运用物质激励,引导干部职工积极投身税收工作。探索推行能级管理办法,对干部能力与业绩进行量化考评,实行差别待遇,奖勤罚懒,努力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现象。二是科学实施职务激励。不断完善竞争上岗工作。三是发挥学习激励效应。着眼干部职工增长知识、提升学历的精神需求,以有用与创造为目标,立足长远,制定人力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有计划、分层次开展干部培训,使其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感受组织关怀,认同组织目标,增强工作积极性。四是开启能上能下通道。积极探索实行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制定以实绩为核心,包括德、能、勤、绩、廉等内容的评价体系,真正使干部评价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同时,探索推行绩效考评办法,建立量化考核体系,准确评价工作实绩;试行领导干部任期制,实行引咎辞职制度,有效解决干部“能下”的问题。  2.科学配置人力资源,缓解人手不足与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矛盾。主要是抓好四个落实:一是落实信息化建设规划。加大税收信息化建设力度,整合信息资源,提高信息共享度和利用效率。二是落实规范机构设置工作,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合理调配系统人力物力,调整和充实基层征管一线力量。三是抓好税收管理员制度的落实。进一步细化管理员制度,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和办法,做到职责更明晰、管理更精细、税源监控更到位。四是落实领导干部管事制度。强调领导干部必须务实、扎实、求实,克服浮和虚的问题,实行处级领导干部联系重点企业、科级领导干部兼管企业的措施,既有利于提高领导能力,又有效缓解征管人力不足的矛盾。  3.明确职责规范管理,解决部门协调与高效要求的矛盾。部门协调运转是和谐的重要标志。税收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要求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协作、提高效率;而目前由于部门职责不够规范清晰导致推诿扯皮、由于岗位分工不够明晰而产生责任冲突的现象仍然存在,影响了管理精细化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化解矛盾的途径主要是突出“四个规范”:一是规范内部管理。围绕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目标,大力加强机关工作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规范化、制度化新格局,以制度管人管事。二是规范内部职责。通过简化审批环节,缩短核心业务纵向流程,建立快捷的上下协调指挥系统。三是规范内部分工。通过科学分工,优化核心业务的流程,建立有效的协作互动系统,激发干部职工责任感与主动协调的积极性,减少部门间责任冲突,提高组织绩效。四是规范内部考核。实行电子工作日志制度,干部职工每天在电脑上记录当天所做的工作,并通过局域网在系统内公开,既为绩效考核、评先评优提供参考依据;又能做到苦乐勤懒分明,便于互相监督,有效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  作者单位:厦门市国家税务局 税收,是国民经济最为重要的调节器,随着经济的发展,税收法律愈发繁杂,税收调整愈发频繁,作为企业财务人员,掌握着企业的税收命脉,迫切需要综合的税务管理能力,加入税务经理专修班,掌握税务实务、税务筹划、税务稽查、税务行政复议,拓宽税务处理软技能,成为优秀的财会人。
登录并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