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报帐制单位税收征管
来源:网校 发布时间:2014-12-22 14:48 责编:高顿网校
浅议报帐制单位税收征管 来源:网络 作者:未知 日期:2008-04-08 字号[ 大 中 小 ] 报帐制,是某些企事业单位为了统一发展规划,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原独立核算的下级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在财务上实行统收统支的一种管理体制。笔者通过对某市邮政电信业、金融保险业、以及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等十六家报帐制单位的税收管理进行调查,发现他们的具体情况虽不尽相同,但具有三个共同的特点:单位经营效益普遍较好,一般有能力足额纳税,无欠税存在;大部分实行电脑记帐,局域联网,按月报帐拨款,绝大部分帐簿、凭证均上交上级管理机构保管;产生的主营业务收入交上级管理机构统收统支,副营业务收入实行自收自支。 相对来说,报帐制对财务违规行为有着较大的作用,但给税收征管也带来了一些难度,表现在: 一、对税务管理的影响。 1.影响所得税就地征管。实行报帐制后,县一级机构没有独立的财务运行机制,财务人员只负责做些简单的收支流水帐,成本、利润都由上一级管理机构统一核算,产生的企业所得税也在上一级管理机构所在地交纳,纳税地点发生改变,无形中减少了属于当地的税收收入,不利于所在地经济的发展。 2.影响税款的足额征收。对于报帐制单位,许多大型的跨县跨区域工程,税收征管不能完全到位。例如移动通信基站工程,施工的材料是由统一核算地(一般为地、市级机构)统一购买,再向县级机构划拨使用,由其自行组织施工。由此,在地(市区)级机构购买材料时只缴纳了增值税等税收,在县级机构施工时,根据规定需将材料成本计入建安营业税计税范围,可在实际征管中只仅仅对施工、发包费用部分申报纳税,材料成本部分的税款已流失。 3.影响专业发票的监控。邮政电信、金融保险业使用的专业发票,是由其总部设计发票样本、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监制后印制、再由各地分支机构向所在地税务机关报送《发票清领单》后使用的。因其行业的特殊性及垂直管理,发票的使用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当地税务机关对发票的保管、填制、开具的情况都不甚了解,缺乏对专业发票的有效监控,不利于税收征管的顺利开展。 4.影响个人所得税征管。上级机构拨付的工资薪金所得,一般都已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可对于县级机构以经费项目支付的其他福利、补贴、奖金以及分红等,上级、本级机构都没有代扣代缴,或者两地发的工资薪金任何一方都未达起征点,而相加以后却应纳税,造成纳税上的空白。 5.影响其他业务收入税收征管。报帐制单位的主营业务收入因为其统一核算,产生的税款一般都能足额入库。但对于其他业务,自收自支的体制很容易造成帐簿不健全、坐支收入、“帐外帐”、“小金库”等现象,这既违反了《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也形成税收流失的新漏洞。 二、对税务稽查的影响。 1.电算会计化与稽查手工化的矛盾突出。目前邮政电信、金融保险等报帐制单位基本实现会计核算电脑化,并通过局域网交流、传递数据,纸质帐簿已相对减少。但大多数县级地税局的稽查队伍仍处在手工操作阶段,绝大多数稽查人员没有受过系统的计算机操作培训,仅仅依靠传统的翻看凭证帐簿、到相关单位查询等方法,在检查电脑记录的帐簿时还需会计人员的帮忙,对企业经营情况不甚了解,税务稽查就成了纸上谈兵。 2.会计资料异地保存阻碍稽查工作的开展。报帐制单位普遍都在每月的财务结算日,将财务报表经过上级审核后再返回到县级机构,原始凭证、帐簿等会计资料数据也送到上一级机构保存,下级机构只留一些简单的数据和汇总的帐表。下级机构所在地的税务机关要想进行全面、深入的稽查,在本地就无法取得相关的、足够的原始依据,为此税务机关还需办齐各种手续,大张旗鼓地赶到上一级机构调查取证,这样不仅对流转税缺乏有效监控,影响当地正常征管,还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增加了税收成本,不利于税务稽查的高效开展。 三、针对报帐制单位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此提出几点看法: 1.加大税法宣传,提高纳税意识。报帐制单位一般都是效益较好、资金比较充裕的单位,形成的税收都有能力缴纳。因此,树立领导决策层和财会人员的自觉纳税观念就成为加强征管的重要基础。可采取集中宣传与日常宣传相结合、接受咨询与上门服务相结合等方式,有意识地宣传税收政策,以出现的问题为实例进行讲解。还可开设业务咨询专线电话,全年每个工作日都接受业务咨询。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体,弘扬依法纳税的先进典型,对逃税的反面典型也予以公开曝光,增强单位负责人的荣辱观念,营造良好的治税氛围。 2.加强部门联系,实现源泉控管。在还未完全建立起税收信息共享机制前,加强业务联系无疑是完善征管的a1途径。它不仅包括税企之间的业务联系,还包括当地税务机关与集中核算地税务机关、当地税务机关与报帐制单位开户银行等横向、纵向的联系,这样才能了解每笔收入的准确来源、每笔支出的准确流向,从而强化源泉控管,堵塞每个有可能流失、隐藏税款的漏洞。 3.依靠现代科技,构建税收网络。目前,金融保险、邮政电信等报帐制单位都开发使用了适合自身行业特点的财务核算软件,运用网络传递信息和进行帐务处理,其快、准、广的特点在各行业中遥遥领先。作为税务机关,要想加强对他们的控管,就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管税的功能,全面使用与之相适应的征管软件,建立起联系国税、地税、企业、银行、工商管理等相关部门的广域网络,实现信息交流、资源共享,使偷逃税者在网络监督下无所遁形。 4.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干部素质。报帐制的财会人员普遍接受过电算化会计训练。税务机关也要提高税务干部业务水平,以企业专管员和稽查员为重点,分批、分步开展计算机业务培训。还可选派骨干到高等院校接受*3质的教育和最前沿的电脑技术,以点带面,提高全体征管人员的学习热情。同时,加强税务干部的工作责任心,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做到腿勤、手勤、脑勤、多学习,勤钻研,以培养出一支能征善战的高素质征管队伍,促进整体技能水平的提高。 5.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税务管理。报帐制单位因其纳税地点各有不同,纳税申报、税款入库也都比较迟。这给个别有意拖欠的单位提供合情借口和可乘之机,税务机关进行处罚,于理可罚,于情可免,执法上有很大的回旋余地。建议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明确和规范违章处罚程序以及每个税种的缴纳地、会计资料的保管地点等内容,同时下大力气狠抓落实,使报帐制单位的税收征管更加完善和科学。 6.强化税收执法,整顿税收秩序。针对报帐制单位良莠不齐的现状,应联合司法机关应加强监控,可聘请义务监督员,设立举报奖励基金,以提高群众打击偷、逃税的热情,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同时对有偷逃税行为的单位和个人,严格按《税收征管法》进行处罚,该补缴税款的补缴,该罚款的罚款。 税收,是国民经济最为重要的调节器,随着经济的发展,税收法律愈发繁杂,税收调整愈发频繁,作为企业财务人员,掌握着企业的税收命脉,迫切需要综合的税务管理能力,加入税务经理专修班,掌握税务实务、税务筹划、税务稽查、税务行政复议,拓宽税务处理软技能,成为优秀的财会人。
版权声明:
上一篇:谈谈优化纳税服务体系的几个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