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税收执法流程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网校 发布时间:2014-12-22 14:48 责编:高顿网校
规范税收执法流程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湖北国税网 作者:廖光明 日期:2008-04-30 字号[ 大 中 小 ] 一、规范税收执法流程管理的实践情况 今年以来,安陆市国税局在税收执法领域实施流程改造,规范执法流程管理,逐步建立起“以流程为导向,以工作流为载体,以强化执法监督、优化纳税服务为重点”的流程化管理格局。 (一)规范执法工作流程。一是再造执法主流程。本着“依法设置、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原则,对国税机关办理的办税服务、税务行政许可、行政审批、税务稽查及违法违章处理等事项进行了梳理、归集,并提出了申请、受理、调查、审批、检查、执行6个节点,组成“申请-受理-调查-审批-检查-执行”的税收执法业务主流程。主流程的提取不仅理清了征纳双方的联系方向,也分解出税收执法工作的基本活动单元,为识别和优化整个税收执法工作流程打下了基础。二是优化整合子流程。以执法流程管理为重点,按照精简、增值、高效的原则,选择最短的路径、最少的环节、最简单的程序和*3的方案,消除不必要的流程,精简非法定非增值的环节,调整流程顺序,归并流程活动,对原有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确定每一个子流程流经的节点,对税收执法的三大主体事务,即办税服务、税源管理、案件查处的流程进行识别和分析,形成了办税服务类、税务行政许可类、税务行政审批类、税务稽查类、违法违章类等5个子流程,编制了《安陆市国税局规范执法流程管理工作手册》。三是优化职能资源配置。根据流程的各个节点与纳税人的联系方向,对原来的机构职能进行优化重组。一方面把纳税人找税务机关的所有办税事项集中到办税服务厅,实现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单点接触,解决纳税人多头跑的问题;把税务机关找纳税人的涉税事项集中到管理部门,解决税务机关多头找的问题。另一方面,结合执法岗位的设置,完善内设机构设置,实现了税收执法由粗放式管理向现代化、集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转变。同时,依托信息技术推进机构扁平化,扩大办税服务厅窗口事务处理的权限,将审批事项的处理推向前台,并上收部分事务处理,提高信息集中度和共享度。 (二)建立执法流程管理机制。一是规范流程管理机制。通过工作流的规范启动,解决了不作为和随意作为的问题。通过工作流的规范流转,解决部门协调不畅、工作推诿扯皮的问题。通过工作流的规范分配,实现任务管理由领导派工为主向团队自主管理为主的转变。二是创新流程管理培训机制。将执法流程管理编成工作手册,明确执法流程以及相关税务文书式样,让执法人员对执法工作一目了然。注重图表与实例相结合。将税收执法全过程分为五大类子流程,44个具体环节。相关执法行为通过文件流、作业指令流、信息反馈流、配套资料流、流转环节流五种图例,传递至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轻松查看。注重实效和考核相结合,就日常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培训,减少了违规执法行为的发生。三是建立良性运行机制。针对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对执法质量考核范围的局限性,对照执法管理信息系统、税收监控分析系统所监控和纳入考核的执法指标,逐一分析,在省局确定的人工考核指标的基础上,选取28项指标,制定了人工考核指标操作办法,明确了28项指标的考核方式、考核内容、考核路径、扣分标准以及考核结果的运用。通过实行“人机结合”的考核模式,使税收执法流程管理整体推行到位。 (三)提高执法流程运转效能。一是工作部署采取“三个结合”。将推行执法责任制同日常的执法监督相结合、同日常的征收管理工作相结合,同日常各项检查考核相结合。二是流程运转实行“三个监控”。首先是事前监控,建立税收执法人员档案,将税收执法人员基本信息、执法工作记录、执法奖惩情况、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情况、执法培训情况、执法岗位调动情况、执法考核记录等相关信息全部纳入档案管理。其次是事中监控,实行税收执法过错提醒制度。由政策法规部门相关监督岗位通过执法管理信息考核系统、人工执法考核、执法检查、执法质量考核中发现的执法过错,在当日或考核结束后次日内采取纸质或电话(口头)向执法岗位或当事人提醒,提出处理意见。第三是事后监控。加大执法责任制追究和考核力度,强化税收执法人员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三是实施考核注重“三个环节”。首先是考核实施环节,将考核的内容设定为税收管理员绩效考核和税收执法考核,征管部门按月通过税收管理员信息系统对每个管理员按期办理的工作事项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法规部门按月通过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以及《人工考核操作办法》,对各执法岗位上的执法责任人员通过税收综合管理系统记载的执法过程涉及的各类指标采取人机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其次是责任追究和奖励环节,过错责任追究采取经济惩戒、行政处理、行政处分形式;奖励制度按岗位责任轻重及工作量大小进行奖励。第三是审核评议环节,按月、按季总结执法成绩和收集执法过错线索,对考核情况进行网上定期通报。同时,将综合执法考核评议结果记入执法人员的个人执法档案,并作为年终评先、评优和责任制奖惩兑现的依据。 2007年年1至10月,安陆市国税局共发生执法过错行为3类45户(次),共计扣分90分,经济惩戒共计28人次,经济惩戒金额900元。而去年同期执法过错行为是5类117户(次),共计扣分166分,经济惩戒共计59人次,经济惩戒金额同口径为1660元。对比去年同期的考核追究结果,今年发生的执法过错行为、所扣分数明显减少,表明规范执法流程管理的功能得以初步显现,其成效还表现为“三个变化”:一是干部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流程化管理的思想为执法人员在执法工作中提供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新角度,执法人员逐步形成了从流程的角度看问题、多角度看问题的习惯。二是税收业务处理流程发生了变化。纵向审批控制型流程转变为横向制约型流程,模拟手工管理流程转变为信息化管理流程,任务分配型流程转变为团队自主管理流程,多点对单点流程转变为点对点流程。三是税收管理和服务方式发生了变化。流程化管理找到业务与技术、执法与服务、效率与制约的结合点,使信息依照流程流动,机构通过流程衔接,执法通过流程控制,任务通过流程分配,权力通过流程分解,服务通过流程提速,建立起新的任务分配方式和协作方式、控制与评价方式,既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也提高了执法人员自我管理的能力,促进了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二、对下一步规范税收执法流程管理的思考 (一)进一步树立流程管理理念。就是要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将税收执法的责任具体化、明确化,从小事入手,从薄弱环节切入,做到精确、细致、深入,避免大而化之的粗放式管理。要依托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V2.0版,构建执法业务流与信息流同步运行、同时运转、同向流动的流水线,实现业务流程电子化、岗位衔接无缝化、过程控制实时化,对税收执法行为实行全程、实时监控,以实现规范执法管理效益的*5化。要引入风险管理机制,紧紧抓住税收执法风险较大的环节,切实规范税收执法流程管理,把管理漏洞消除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之中。 (二)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素质。精细化管理的本质更多的是对人员的职业化要求,把对税收执法人员的工作要求更多地通过提高职业素质、专业知识固化到每个人的工作习惯之中。因此,要真正实现管理的精细化,必须大力加强学历教育和工作技能培训,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执法公正、服务规范的职业化的干部队伍,通过人才的职业化实现管理流程的精细化、标准化。 (三)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分工。一方面,要合理界定征、管、查的职能,合理划分各自的事权,明确各自的业务范围,减少职能交叉,防止工作缺位。另一方面,要做到按要求集中、按环节设岗、按流程运作、按岗位定责、按岗责考核,形成“人人围绕流程转,个个奔向目标干”的工作格局。 (四)进一步强化工作绩效考核。要建立严格的机制和考核办法,明确目标任务,尽量做到细化量化,项项工作有规范、有标准。要探索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严格考核奖惩,工作考核结果不仅与经济利益挂钩,还要与公务员考核、表彰奖励、干部使用挂钩,充分激发干部队伍的活力。 作者单位:安陆市国税局 税收,是国民经济最为重要的调节器,随着经济的发展,税收法律愈发繁杂,税收调整愈发频繁,作为企业财务人员,掌握着企业的税收命脉,迫切需要综合的税务管理能力,加入税务经理专修班,掌握税务实务、税务筹划、税务稽查、税务行政复议,拓宽税务处理软技能,成为优秀的财会人。
版权声明:
下一篇:浅论税法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