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校 发布时间:2014-12-22 14:48 责编:高顿网校
当前税收征管软件中垃圾数据成因与对策 来源:湖北地税 作者:付 峥 信 建 日期:2008-05-04 字号[ 大 中 小 ]   eTax征管软件在全省地税系统的全面推广,为全省地税系统税收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可供操作的平台,为提高征收管理水平和征管效率,以及规范税务人员征收工作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随着eTax征管软件应用工作的不断深入,在我们日常管理和操作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逐渐形成并沉淀了部分垃圾数据。虽然各级计算机中心每年都在不断清理,但垃圾数据仍然在不断增加。对全省地税系统信息标准化建设来说,做好垃圾数据的清理与管理工作,是做好信息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从垃圾数据主要表现、形成原因以及如何实现垃圾数据每月零库存等方面进行浅析。  一、当前eTax征管软件中垃圾数据产生的主要途径  (一)税务登记方面  一是税务登记办证时,产生的部分录入重复或录入错误的资料。二是纳税人失踪无法征收税款后,分局没有及时转入非正常户,造成了正常管户和实际管户不一致,这种垃圾数据在每个分局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三是在日常培训和学习过程中,一些人员误将eTax征管软件测试数据库配置设置成为了正式数据库,从而在eTax中录入了一些临时性垃圾的数据信息。  (二)停复业处理方面  一是eTax征管软件中存在部分原因不明的、停业到期应自动复业而没有复业的征管信息,形成了征管软件不能正确处理这些准垃圾数据。二是征管软件中对停业申请及审批是严格按照征管法规定的时间和时限要求进行处理的,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和时限内没有申请或审批,即使录入申请审批后,也会造成申请不能正确处理。在日常征收管理工作中,部分纳税人本来应该本月申请下月执行的停业,却在下月停业后才申请,有的甚至下月停业以后才补申请,使不应转的待征税款转为待征税款,部分停业不能复业等,从而产生了垃圾数据。  (三)发票管理方面  一是发票换版中,换版前的发票领用售数据和发票库存数据依然存在数据库之中,票证管理部门应按照发票管理规定进行核销或删除,但没有及时核对核销或申请删除,形成历史垃圾数据。二是日常发票管理工作中,只注重发票入库、领用、发售的过程,忽视发票动态库存的数量核对,由于征管软件的BUG,会在不确定的因素下,领用发票时,动态库存数据异常,导致数据失真形成垃圾数据,这也是目前发票管理没有脱离手工账的原因之一。  (四)待征税款方面  待征税款方面是目前垃圾数据主要来源,其一是由于征管软件转待征时对减免税、停歇业户没有有效地过滤,从而使不应该转待征的税款,在批量转待征的过程中,也转成待征,形成垃圾数据。其二是属于操作人员对征管软件操作不当,如核定税款时,将税种和税率定错,一端开票时才发现是错误的数据,不能开票形成垃圾数据。其三是征管软件对在申报开票中,提取待征税款进行减免的功能存在BUG,不能正确将减免生效的纳税户待征税款进行减免,形成垃圾数据。  (五)违章登记及处理方面  eTax违章登记是处理纳税人违反税务管理规定的专用模块,可以处理限期改正、限期缴纳税款、行政处罚工作。在日常征管工作中,大多税收管理员仅仅将其作为登记和打印限期改正、限期缴纳税款文书和简易处罚的工具,违章信息状态除了进行处罚的纳税人为已经处理外,其他违章信息都为正在处理。即使纳税人在限期内已经缴纳税款或限期改正,也没有在违章处理模块中进行限期改正确认和限期缴纳确认,形成了垃圾数据。  (六)隐形垃圾数据方面  所谓隐形垃圾数据就是指不能通过征管软件查看到,却又实际存在于征管软件数据库之中的这部分垃圾数据。通常情况下,在每年年初清理eTax垃圾数据时,由于征管软件的税务登记主表与其他数据表关联很多也很复杂,很难从数据库中将应删除的税务登记信息删除掉,大多数数据库管理都使用的一个取巧的办法,就是利用eTax征管软件在税务登记底册查询中的漏洞(即如果没有发票附表信息,就不能查询出来),把上年注销的纳税人的税务登记附表进行删除,这样造成了虽然在税务登记底册查询不到,但在数据库中又确实存在的垃圾数据,更像一种数据“尸体”。这里仅从税务登记一个方面来展示隐形垃圾数据,在其他业务数据中也会存在或多或少的数据“尸体”。  二、垃圾数据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操作失误。主要是操作人员对日常征管工作责任心不强,对待eTax征管软件中的数据录入和数据处理不够认真仔细,人为形成垃圾数据。  (二)管理不善。重点是数据库管理员(DDA)一方面对常见的、易产生垃圾数据的部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也没有定期进行数据分析。另一方面,由于技术能力或主观能动性原因,对于垃圾数据置若罔闻,应该能够清理的也没有下功夫清理。  (三)规程不明。目前,虽然征管软件操作手册几经修改和升级,但操作手册目前仅局限于对软件如何进行操作,而没有一套既含征管业务操作又含征管软件操作的、可供日常征管工作参考的操作手册,没有明确的操作管理规程来规范征管软件操作,使基层操作人员面对部分征管软件的功能和操作流程不知所措,也无法知道按哪种方法操作正确,而操作错误后,就会形成垃圾数据。  (四)软件缺陷。eTax征管软件尽管在不断修改和完善之中,作为软件修改和升级来说,本身就存在着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即修改了老问题,同时也会增加新的问题。比如:发票管理模块,以前老版本中的发票特批开具发票可以正常开具,而几经修改后,增加了其他功能,却无法开具特批的发票,造成了有特批信息,没有发票开具信息,产生了垃圾数据。  (五)机制不全。现行的管理制度中,大多只针对如何管理好征管工作,如何考核征管六率等方面,而对eTax征管软件中产生垃圾数据、清理垃圾数据和删除垃圾数据没有一个明确制度规定,导致一些相关人员思想上麻痹,认为垃圾数据只要不影响考核,清理不清理无所谓。  三、控制和防止垃圾数据产生的建议与对策  (一)严格审查,全面清理,对于eTax征管软件已经形成的历史垃圾数据。在严格审核检查的基础上,进行统计上报,上报涉及的相关业务股室(这里不仅仅只是征管科股室,同样涉及税政、发票、社保、计财等业务科股室),必须先审查再清理,必须有相关的证明资料,不能简单地报上纳税人名单和需要删除的数据。比如清理待征数据垃圾要有停业批复、减免批复、非正常户、注销户或已缴税票等相关证明的复印件,才可以清理,防止出现借清理垃圾之机将以前年度纳税人的欠税或基础登记信息也进行删除的现象。  (二)健全垃圾数据及时上报清理机制。为统一规范数据管理工作,建立一个月查月清的上报、核查、清理工作机制。每月由基层管理分局对征管软件中的各自所属的征管数据进行比对核查,清查垃圾数据,在次月约定一个上报期间,如次月5日—15日,上报上级主管单位的相关科股室审批后,由计算机中心进行统一清理,形成循环的垃圾数据的定期清理工作机制,保证每月垃圾数据下月全部清理,不留沉淀,实现每月垃圾数据的零库存。  (三)增加eTax征管软件垃圾数据分析功能,或编写垃圾数据清理与分析外挂辅助软件,实时监控垃圾数据。建议在征管软件系统维护中,增加垃圾数据对比分析工具,通过分析提供各个模块或数据表中可能存在垃圾的信息源,提高垃圾数据统计清理效率,同时也要形成一个征管软件问题快速修改机制,保证不会因为BUG的存在而不断产生垃圾数据。有条件的单位,也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中心技术资源,开发智能型的垃圾数据分析清理工具,动态分析可以确认的垃圾数据,提供垃圾数据统计分析表,对可疑的垃圾数据提供产生的数据明细,交由主管部门确认。比如对待征垃圾数据的分析,依据待征清册中的数据,核对该期间清册中纳税户是否注销、是否停业、是否转非、是否该月为零申报或不申报,是否迁出,是否已经缴纳税款等因素,如果存在这几种因素之一,则可以确认该待征数据为垃圾数据,按如此方法开发出垃圾数据清理与分析外挂辅助软件,可以有效地监控和清理垃圾数据。  (四)提高数据库管理员技术能力。数据库管理员作为数据库管理的直接责任人,其数据库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数据库工作质量和数据垃圾清理的好坏,因此,在选择数据库管理员时,要确保具有一定的数据库如SYBASE管理能力,*4是有一年以上管理经验的人员来管理,这样可以保证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管理员通过手工分析就可以分析垃圾数据情况,清理部分客观存在的垃圾数据,防止因为水平或能力不足,无法管理和清理垃圾数据,致使垃圾数据越积越多。  (五)严格考核制度。就是通过制度办法对直接责任人的考核,把垃圾数据的清理同责任追究挂钩,凡发现当月产生的垃圾数据,按规定应清理而次月没有按期上报清理的,属于哪一级的追究哪一级的直接责任人和相关领导责任,用制度来规范垃圾数据清理工作。  总之,eTax征管软件垃圾数据的清理工作,不仅是一项细致、复杂的工作,更是一项长期的、严肃的工作,不仅需要计算机技术部门的技术支持,更需要各级税务部门从领导管理到一般税务管理人员的通力协助,才能把垃圾数据降低到最低限度,最终达到每月垃圾数据的零库存。  作者单位:枣阳市地方税务局 税收,是国民经济最为重要的调节器,随着经济的发展,税收法律愈发繁杂,税收调整愈发频繁,作为企业财务人员,掌握着企业的税收命脉,迫切需要综合的税务管理能力,加入税务经理专修班,掌握税务实务、税务筹划、税务稽查、税务行政复议,拓宽税务处理软技能,成为优秀的财会人。
登录并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