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税务行政执法能力的途径
来源:网校 发布时间:2014-12-22 14:48 责编:高顿网校
浅谈提高税务行政执法能力的途径 来源:湖北地税 作者:毕琴如 日期:2008-05-05 字号[ 大 中 小 ] 依法行政是现代法制社会的客观要求,地税部门作为国家的执法机关,肩负着聚财为国的重任,全面提升行政执法能力势在必行。下面本人结合基层地税工作实际,谈谈提升税务行政执法能力的几个途径。 一、全面推进税收精细化管理是提高税务行政执法能力的必要条件 (一)从税源入手强化税基管理。税源管理是税收管理的基础,是决定税收征管水平的重要方面。离开了税源管理,就会丧失依法征税的主动权。落实税源管理的各项措施,既要建立税源册籍表,建起税收管理员、分局、县局三级税源“明白账”,建立纳税人统一代码制度,完善与国税、工商部门的信息共享制度,充分利用“一户式”电子征管信息和税收管理员日常采集的各类信息,运用信息手段做好税源管理各项工作。同时,又要实行分类管理办法,加大对行业税收、重点税源、主体税种、重点项目和新培税源的监控力度,对重点纳税人实行“户管”,对一般纳税人实行“片管”。再者按照分层级监控的管理办法,将年纳税额在5万元以上的重点纳税企业纳入县局监控范围,实行跟踪动态管理。 (二)从征收入手夯实征管基础。地税税源零星分散,分布面广,我们既要抱“西瓜”又要捡“芝麻”,全面掌握本地税源的规范和分布状况,以加强征管,堵塞漏洞。要从小事做起,注重日常征收管理,把征管资料造册建档管活,实行一户一档,提高税务登记率和纳税申报率。要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建立起一个覆盖全县的税收信息综合网,实现省、市、县三级联网,顺利运行全省地方税收征管系统,将辖区所有的纳税户的涉税资料全部输入电脑,对税收征管实行微机管理,取消手工票。在完善定税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税收征管体系,实现用电脑管人,用电脑管户。要严格以票控税,特别要加强建安、劳务、饮食服务等行业的税收控管力度。 (三)从执法入手健全监督机制。监督机制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着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保证国家各项机制运行有序,同时也保障人民权利的实现。工作中要适当拓宽监督渠道,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健全税收执法监督体系。对内,重点要加强对税收执法行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落实执法责任制;对外,要通过完善税务执法公示制、聘请社会税收执法监督员等形式,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在落实税收政策方面要建立起税收政策反馈制度。要从奖惩入手严格考核体系。强化税收执法考核,完善奖惩措施,将质量考核与实施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激励机制等结合起来。 (四)从稽查入手堵塞税收漏洞。加强税务稽查的监控作用,大力打击偷、逃、抗税等违法行为,堵塞税收漏洞,使国家税收颗粒归仓,是提高行政执法能力的必要手段。加大处罚力度,严格限制税务稽查执法随意性,对偷税行为除做补税处理外,必须依法处罚和加收滞纳金,对同一性质的案件,统一处罚尺度,均衡执法力度,对符合移送条件的必须移送公安机关。加强曝光力度,对税务违法案件除在办税大厅进行公告外,还应通过报纸、电视及网络等媒体向社会曝光,以形成对税务违法活动的强大威慑力。强化后续管理,对税务稽查案件查出的问题与处罚结果,要分户设置台账,详细记录纳税人的财务调整结果,对行业专项稽查必须形成稽查建议,对个案稽查抓好财务调整,作为回访重点之一。突出稽查重点,对重点稽查对象,以实地稽查为主、调账稽查为辅,对重大案件每个环节实行跟踪监控督查督办。 二、全面实施税收信息化建设是提高税务行政执法能力的强力支撑 (一)依托信息化平台,优化依法治税规范严密的征管体系。建立“电子地理信息系统”,按户掌握纳税人全部原始和动态信息,加强税源监控,*5限度地防止和减少漏征漏管户;通过纳税评估软件,对纳税人当期纳税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分析,并采取电话问询、上门核实等措施,减少税收违法行为的发生,降低纳税人违章受罚的机率;建立稽查选案系统,将纳税人某时段的纳税信息进行历史纵向和行业横向对比,再由人工进行筛选,确保选案的准确性;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全方位的涉税服务,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技能。 (二)借助信息化支撑,构建依法治税重在治权的监督机制。将税收执法权分解为若干环节,分别由不同的岗位行使,并依托计算机对管理权限进行设定,每个岗位人员只能根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权限进行运作;通过网络技术,对处理税务案件的各环节进行控制,有效防范执法偏差;根据需要随时对整体执法情况、某项执法程序或者个案进行日常、专项、专案和全面税收执法检查。依托信息技术实行执法监督,改变传统执法监督方式的局限性,增强执法监督的广度和深度,提高执法检查的灵活性、随机性和目的性。 (三)挖掘信息化潜能,提高依法治税科学高效的决策水平。组建数据处理中心,实行数据采集主体和管理主体相分离,实现对全部管理数据的集中掌握、按目的抽取和集中发布,使决策层、管理层能够及时掌握真实的管理信息。在数据集中的基础上,构建数据仓库,围绕纳税户管理、税款管理、监控管理和资源管理4大主题,对涉税数据进行系统、科学地分析、预测,并定期以数据、表格、图形等多种形式为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提供信息服务,形象直观地为依法治税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组建网络控制中心,通过视频监控技术和数据抽取技术,对办税服务厅现场、个案查处过程、系统内每台电脑以及其他重要信息进行实时监控,提高指挥调度和处理各类突发情况的能力。借助网络推送和反推送技术,使有关层级、环节主动抽取或被动接受系统自动生成管理、执法信息,使决策层、管理层和运作层能够充分协调联动,形成整体合力,在有效提高行政执法权、透明度的同时,实现行政执法的高效率。 三、全面开展税收优质化服务是提高税务行政执法能力的动力之源 (一)提高职工素质,打造团结高效团队。当前,地税事业正处在一个加快改革和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期,要努力使各项工作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为基础。不仅要强调“育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思想,致力于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并充分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还要将不断提高人的价值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使大家树立主人翁意识、学习意识,使干部职工的个性得到尊重,潜能得到开发,素质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干部职工去战胜困难,增强做好工作的信心,造就依法征税、办事高效、廉洁自律、举止文明的干部队伍,加强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严格持证上岗制度。 (二)优化服务举措,搭建满意服务平台。要突出以纳税人为主体,构建诚信征纳氛围。在整个纳税服务流程上,全部实行“阳光作业”,将税收政策、办税程序、违章处罚、服务承诺、廉政纪律、举报电话等予以公开,使一切纳税事宜一目了然。在纳税申报上推行邮寄申报、网上申报、银行网点申报等多元化纳税申报方式。对纳税人提出的意见、建议,必须及时提出处理意见,确保落实率、回复率、满意率均达到100%. (三)优化管理措施,构建优良发展环境。在税收管理上,强调务实作风,出台新的管理措施,必须经过反复论证,不允许出现负面效应,不能给企业带来负担。加强税收优惠政策宣传,引导企业用足、用活税收政策。同时深化税收政策的导向作用,运用和发挥好自身优势,及时解决企业执行税收政策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积极参与到企业扩大规模、引进生产线等经营活动中,协助做好税收成本筹划测算工作。 (四)扶持弱势经济,构建和谐征纳关系。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对纳税人倾真情、办实事。要在办税服务厅开辟下岗职工就业“绿色通道”,对符合减免税条件的,绝不设卡推诿;要增设12366服务热线,随时为纳税人服好务,*5限度地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 四、全面提高税收公信化程度是提高税务行政执法能力的有力保障 (一)程序合法。加强税收执法程序化建设,是提高地税部门执政能力的需要,是执法为民的本质要求。对内要加强分权制约,实现税收专业化分工和管理,使执法意识更加明确、执法环节更加流畅、执法行为更加规范、执法责任更加清晰,提高税收管理的效能,提高干部整体素质;对外要简化办税程序,公开办税事项,减少办税环节,在规范管理中优化税收服务,提高办税质量和效率。加强税收执法程序化建设,要正确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1.实体与程序的关系。要确立程序与实体并重的指导思想,通过程序与实体的优化组合来实现征管流程各环节间的税收管理。2.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既要有形式又要有内容,内容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来反映和体现。3.执法与服务的关系。为纳税人服务是执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执法与服务必须相互促进、有机统一。4.过程与监督的关系。加强对税收执法过程事前、事中、事后各个环节的监控,使税收执法的全过程处于日常监督之中。 (二)行为合法。行政行为合法是依法行政的关键。合法的行政行为,才能代表国家的意志,体现法律的意向,才能产生合法的法律效果。如果行政行为不合法,就会背离法律的根本指向,就是违法。所以税务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一定要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税务人员廉洁自律的若干规定》办事,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严格执行省局“两个禁令”,在工作中严禁吃、拿、卡、要、报等行为。 (三)秉公执法。秉公执法是公平正义理念对执法机关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民心所望。一个纳税人对地税部门的评价并不主要看你的态度是否和蔼、服务是否周到,更主要的是要看执法是否公平、公正。广大税务干部在行政执法工作中必须过好四关,即“人情关”、“家庭关”、“权力关”、“金钱关”,做到以“公”当头、以“公”为本、以“公”树威。 作者单位:赤壁市地方税务局 税收,是国民经济最为重要的调节器,随着经济的发展,税收法律愈发繁杂,税收调整愈发频繁,作为企业财务人员,掌握着企业的税收命脉,迫切需要综合的税务管理能力,加入税务经理专修班,掌握税务实务、税务筹划、税务稽查、税务行政复议,拓宽税务处理软技能,成为优秀的财会人。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