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财政局切实转变扶持方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用“小杠杆”撬动“大资本”
  面对发展紧迫与财力紧张的棘手难题,荆州市财政局积极作为,采取设立政府引导基金、投资参股、以存引贷、风险补偿等多种办法,以小博大,用较少的财政资金,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输血”实体经济。
  1、设立引导基金。设立2亿元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按1:4比例放大,引进风险投资基金8亿元,用于投资荆州市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企业。目前,已有4支基金签约,2支基金已在荆州注册,基金规模已达3.5亿元;设立2亿元政府担保体系建设引导基金,采用政府参股形式,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参股荆州市中心城区国有融资性担保公司,做大做强城区担保平台。优化贴息工作程序,改进工作方式,高效推进小贷贴息工作。2014年上半年,审核批复贴息资金873万元,其中:为个人贴息667万元、为微小企业贴息206万元。
  2、投资参股。对具有高成长性,能形成行业龙头带动效应的企业,财政通过政府投资平台实行阶段参股。2013年,经市政府批准,荆州市投入重大产业发展基金11000万元,对长江石化设备等11家企业采取阶段参股的形式支持发展,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3、以存引贷。根据各商业银行贷存比及上交税收情况按公式计算确定财政间歇资金在商业银行的存款额度,以此引导、激励银行对本地企业的贷款流向。
  4、风险补偿。建立“助保贷”业务风险补偿金,市、区两级共同出资3000万元作为风险补偿金,鼓励合作银行按1:10放大对荆州市中心城区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额度。建立担保代偿风险补偿金,对政府参股的担保公司合规经营出现的代偿风险实行风险补偿制度。
  二、发挥财政资金的激励作用,变“事前补助”为“以奖代补”
  2013年12月,荆州市政府出台《荆州市城区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实施方案》,按照方案,市财政整合分散在科技局管理的科技研发资金和市经信委管理的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约2400万元,专项用于培育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对纳入培育计划的企业,采取以奖代补方式,连续3年予以扶持。对初创期、成长期的科技型“小巨人”企业,按照“倍增目标”进行考核,凡在2015年末的销售收入、上缴税收、企业研发投入比2012年实现1倍以上增幅的,分别给予60万元、120万元的以奖代补资金,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和新产品开发力度,加速发展快速成长。
  三、发挥财政资金的扶持作用,变“行政审批”为“竞争分配”
  用竞争性手段分配重大产业基金和县域经济调度资金,对符合条件需要支持的企业,采用第三方评审,将评审结果向社会公示,以评审和公示的结果为依据进行确认。2014年,对符合“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和入库税收500万元以上”的楚源高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41家行业龙头企业和重点税源企业安排调度资金6.15亿元。在资金安排上按照企业收入规模和税收贡献大小坚持梯次分配,释放明确的财政优先重点扶持的政策信号。2014年上半年,第二批调度资金支持企业实现销售130亿元,同比增长12.55%;实现利润18.25亿元,同比增长33.2%;上缴税金9.8亿元,同比增长20.59%。
  用竞争性手段分配以奖代补资金,对申请纳入“小巨人”培育计划的企业,先由科技局、经信委组织专家进行初审,然后交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第三方核查,根据初审和核查结果确定纳入培育计划的企业。2014年,在44户入围企业中优选38户企业纳入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其中初创期企业8户,成长期企业30户。
  随着荆州城区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的正式实施,至此,荆州财政部门已初步构建了壮腰工程重大产业发展基金着力扶持大型企业、县域经济和农产品加工园区生产调度资金辅助支持中小型企业、科技型“小巨人”计划培育发展情景良好效益“倍增”的科技型创新企业、融资担保平台及政府小额贷款贴息支持创业再就业,加上政府引导基金创设的投资基金开展市场化运作的多渠道、多层次的立体式扶持企业发展体系。
  高顿网校小编寄语:失败能打垮人的头脑,胜利也能冲昏人的头脑。
 

 高顿网校官方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