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大力推进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绩效管理:
  一是注重群众参与,科学规划设计。按照“竞争立项、整村推进、逐村销号”的原则,在充分吸纳农民正确意见的基础上,以村为单元开展规划、建设,科学构建小型农田水利综合发展规划体系。东宝区先后召开用水协会执委会、村组干部及农民代表会、水管单位座谈会,吸收采纳合理化建议30多条,确保方案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严格管理程序,优选建设队伍。严格落实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严格市场准入、优选施工队伍,凡在以往项目建设中有工程质量不合格、施工进度迟缓、农民群众不满意的不得参与投标。积极探索建立适合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特点的群专结合管理制度,从农民群众中选出懂专业、责任心强的“土专家”参与现场跟踪,对工程建设进行全面监督。
  三是完善监管措施,规范建设管理。抽调专业技术力量,与聘请的老专家、技术人员混合组队,分片包干,定点加强技术指导。建立健全质量检查体系,工程实行质量预检和复检制度。对项目建设中发现的问题,建立台帐、落实措施、限时整改。东宝区、沙洋县还建立了项目建设信息通达平台,监理单位每天上报施工机械设备、施工人员数量和完成工程量,便于业主随时掌控工程进展情况。
  四是落实管理制度,确保建设实效。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将勘察、设计、施工、材料设备采购等环节纳入合同,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制订了施工合同标准格式,明确质量要求以及违约责任。完善竣工验收制度,将工程质量作为工程竣工验收的重要内容,工程质量不达标的不验收。完善公示制度,将项目建设情况、工程竣工验收等信息,在公开栏、公示墙向群众公开,接受监督。
  五是深化管护改革,建立长效机制。贯彻落实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采取“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作法,通过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推进以水养水、以水养社,形成了一个工程一套管护机制、一个管护主体、一份管护档案、一份管护协议,确保新建项目良性、高效、长期运行。
  在省财政厅通报的2013年度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中期绩效考评结果中,荆门市成绩优秀。其中:钟祥市、沙洋县获生产发展(水产)项目县优秀等次,在全省34个项目县中名列第二、三名;东宝区、沙洋县获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优秀等次,在全省63个项目县中名列第四、十名;在现代农业省级小农水重点县考评中,东宝区、屈家岭管理区、钟祥市、掇刀区均榜上有名,排名靠前。
  高顿网校小编寄语:人生*5的喜悦是每个人都说你做不到,你却完成它了!
 

 高顿网校官方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