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起伏与波动是正常的,困难和挑战是难免的。越是在困难和挑战面前,越要保持聚焦发展的定力,越要创新推动发展的办法。全市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既要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更要正确研判形势,把握有利条件,激活发展势能,增强发展信心。
一要深刻认识到,中央和省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的出台,将为我市加快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经过多年高速发展,我国经济已进入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从长远来看,既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继续保持较长时期的中高速增长,也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实施了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政策措施;上月底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又提出了7个方面31条稳增长的政策。省委、省政府落实中央部署,把稳增长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推出了以重大项目拉动投资等10个方面的稳增长措施,出台了一揽子财税金融政策措施,制定了22条财政支持稳增长、25条稳定外贸增长的具体举措。随着中央和省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在我市推进实施,必将有力激发市场活力,为我市加快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二要深刻认识到,上半年我市经济运行表现出诸多亮点,显示我们有加快发展的巨大潜能。上半年,全国经济增长7.4%,全省经济增长7.5%,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市仍然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增速居珠三角*9位,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特别是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有利因素和积极信号,说明我市近年来调结构、促转型的成效正在显现,经济发展的“势能”正在加快释放。在发展动力方面,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结构趋于优化,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5%,总量保持全省第4位,其中工业投资增长30.1%,技改投资增长56.6%,经济发展动力增强;随着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消费形式不断创新,我市消费规模持续扩大,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增速居珠三角*9;外贸进出口增速逐月回升,出口增幅高于全省19.7个百分点。在产业结构方面,*9产业、第三产业保持平稳增长,工业生产增势良好,上半年全市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9.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7%,特别是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增长23.6%,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重要力量,显示工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支柱作用不断加强。在发展支撑方面,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和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长8.9%、10.9%;龙门农商行正式获批,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有农商行”,金融支持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这些积极因素,显示我市稳增长还有巨大的潜能。
三要深刻认识到,我市正在谋划建设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为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大后劲。手中有项目,我们就有加快发展的底气。首先,我们有厚实的项目总量。近年来,惠州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选择惠州,越来越多的项目落户惠州。去年以来,全市新引进内外资项目900多宗,新立项亿元以上项目466宗,其中在建项目310宗。环大亚湾新区建设、新型城镇化、县城扩容提质、“三旧”改造政策落实等,将成为吸引更多项目落地的新引擎。其次,我们有广阔的项目落地空间。惠州资源丰富,土地开发强度仅10%,全市还有20多万亩“批而未用”的土地;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5个省级产业园和50多个工业集中区,项目落户建设有空间、有平台。再次,我们有狠抓项目落地建设的机制。近年来,我们坚持实施领导挂钩联系重点项目制度,每月召开经济运行监测例会,每年开展“企业服务月”活动,着力破解难题,狠抓项目落地,形成了一套引进项目、建设项目的好机制、好办法。
四要深刻认识到,我们有集中力量、攻坚克难的好传统好队伍,为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近年来,我们践行“由民作主”理念,在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的情况下,举全市之力、聚全民之智,如期办成了一系列大事,攻克了一大批难事,形成了一套党政主抓、部门协同、全民参与,集中力量办大事、攻坚克难打硬仗的好做法、好经验,锻造了一支敢于担当、实干求成,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干部队伍,为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组织保障。
高顿网校小编寄语: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