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水土流失治理主体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整治水土流失,保障农村种植建设。近日,又一条国债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项目——桃源镇桃新溪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落户大田县,项目总投资268.8万元。这个项目建成后,可实现桃新溪小流域减沙效益70%以上,遏制该区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我市创新水土流失治理新举措,做到水保项目面上治理与精品工程同时进行,多部门多主体投入形成合力,治理主体逐步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今年全市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任务54万亩,上半年已实施25.34万亩,占任务的50.7%。
  以前,我市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都是各级政府单一主体负责。这种办法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进度不快,见效不明显,影响了生态环境。近年来,我市结合实际情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治理办法,公司、林场、实体、农户、合作社等多个治理主体,在各级政府主导治理下,以多种形式,参与治理,初步形成了民间资本投入形成规模,矿山治理形成共识。
  我市加强了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对接,与北京林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省农科院、省林科院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多层次的合作,进行水保课题专项研究。宁化县与中科院卢耀如院士合作成立了“全国首家地质灾害防治与水土保持院士工作站”;大田县矿山水土流失治理在全省乃至全国争创治理样板,得到省委常委、纪委书记倪岳峰的肯定,成为全省*10成立了“环境生态执法局”的试点县。
  宁化县财政出资500万元,成立水保生态公司,公司负责对全县水土流失地进行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招投标、统一施工管理和负责项目、资金的管理。依托林业采育场组建国有生态林场,专门从事水保造林绿化。对已经流转适宜开发性治理的山地进行开发治理,对不适宜开发性治理的山地进行生态治理。目前,林场已流转油茶林地4.7万亩。此外,宁化县还积极引导农民把分散承包经营的山地集中流转到村集体,再由水保生态建设公司引进油茶、金银花等种植大户或专业企业进行规模化集约开发,两年来引进千亩以上承包大户11户,其中5000亩以上3户,共流转油茶林地3.1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