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马鞍山市工业经济划出漂亮上行线

  工业经济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竞争日趋激烈的经济形势,全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项目突破年”工作部署,举全市之力实施“工业倍增计划”,深入开展服务企业活动,我市转型发展、加快发展新优势不断显现。上半年,全市工业经济呈现速度加快、位次提升、质量提高的良好发展格局,成绩好于预期,令人振奋。
  据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上半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1.15亿元,居全省第4位,比上年同期提升1个位次;同比增速为13.2%,跃居全省第3位,比上年全年提升9个位次,创下近十年来*4排名。令人欣喜的是,今年全市工业经济总量总体保持逐月增加的上升态势,2—6月的当月工业增加值分别为38.54亿元、51.08亿元、52.31亿元、54.61亿元、54.67亿元;工业增速呈现逐月提升的发展势头,累计增速分别为12.8%、13.0%、13.0%、13.1%、13.2%,为上半年全市工业经济划出了一道漂亮的上行线。
  县区开发园区比翼齐飞发展 格局喜人
  上半年,在全市11个区域(县、区、开发园区、马钢)中,三县的工业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6.55亿元,占全市的38.7%,同比提升3.5个百分点;同比增速为22.1%,比全市平均增速高出8.9个百分点。其中,当涂县工业总量居三县之首,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6.39亿元,同比增长22%;含山县工业增速最快,高达25.1%。
  上半年,三区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2.06亿元,同比增长13.4%,比全市工业高出0.2个百分点。其中,雨山区完成17.67亿元,同比增长17.0%,博望区完成17.11亿元,同比增长14.0%,花山区完成17.28亿元,同比增长9.1%。
  上半年,开发区及新区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6.61亿元,同比增长16.1%,比全市工业高出2.9个百分点。其中,市开发区完成40.04亿元,同比增长19.0%;慈湖高新区完成29.45亿元,同比增长8.5%;郑蒲港新区完成1.63亿元,同比增长29.2%;而示范园区则完成5.49亿元,增速高达45.0%。
  县区和开发园区工业经济竞相发展、齐头并进,巩固了全市工业经济多极支撑、多点拉动的喜人格局。
  工业行业增长面“破八” 支柱行业首功
  上半年,在全市36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2个行业工业生产继续保持增长,占行业总数的88.8%。32个行业共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4.59亿元,同比增长14.3%,比全市工业平均增速高出1.1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5个百分点。
  上半年,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全市五大支柱行业,累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6.62亿元,占全市比重达58.6%;同比增长12.1%,拉动全市工业增幅7.2个百分点。其中,规模*5的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3.84亿元,占全市工业总量31.2%,同比增长9.2%。
  据分析,上半年,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虽然遭受了马钢股份公司产值明显回落的影响,但由于长江钢铁、中杭股份、天兴钢制品等重点企业实现较快增长,保持了20%至40%以上的增幅,使得该行业仍然保持了增长态势。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完成增加值26.36亿元,同比增长2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完成增加值21.16亿元,同比增长5.6%;通用设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18.71亿元,同比增长26.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增加值16.56亿元,同比增长9.1%。
  亿元企业新兴产业发力 支撑作用显著
  从规模上看,亿元企业的支撑作用明显。上半年,10亿元以上企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87.10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55.8%。其中,增长最快的是马钢废钢有限责任公司,为17.71亿元,增速高达69.8%;总量*5的是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达226.11亿元,占全市产值的18.4%。1亿—10亿元企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82.31亿元,占全市产值的31.1%,同比增长23.9%,同比提升1.7个百分点。而全市亿元以下企业也展现较好发展态势,完成工业总产值154.9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12.6%,同比增长23.5%,增速比全市工业平均水平高出12.5百分点。
  从产业上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势强劲。上半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势不减,完成工业产值超过200亿,达245.8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0%,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总量位居全省前列,为第5位,同比提升一个位次;同比增速为19.6%,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7位,分别比安庆市、铜陵市高出4.6、8.5个百分点。(记者 余齐斌 通讯员 盛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