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来,全市重点电子信息企业不断刷新着增幅:
一季度,完成主营业务收入9.07亿元(不含信息服务业,下同),同比增长31.45%;实现利润总额4626万元,同比增长48.79%,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上半年则更进一步,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4.00亿元,同比增长63.82%;实现利润总额1.43亿元,同比增长126.98%。增幅猛升,业绩喜人。
转型升级快,产业规模加速扩张
“在科学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之下,作为‘一基地四园区’重要组成部分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不断加快,并已初步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布局。”市经信委信息产业发展科副科长黄远凯说。记者了解到,各电子信息产业园载体单位根据市里规划和自身实际,明确各自重点,实行差异化发展。如市经开区侧重电子行业,当涂经开区重点发展智能家电,花山区大力发展软件业,雨山区突出磁性材料,示范园区致力光伏光电、电子元器件等,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四处开花的发展格局。
随着转型升级和承接产业转移步伐加快,我市电子元器件(不含磁性材料)、光电子等产业从无到有,克服了金融危机、光伏“双反”(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等不利影响,把握住了LED照明市场快速增长的机遇,不断发展壮大,上半年增速分别高达124.49%、151.08%,涌现出圆融光电、明鑫光能、汇能电子等一批骨干企业;格力电工、和县电缆等原有企业通过改造投入,增产提效,也实现了脱胎换骨。软件业上半年完成营业收入2.81亿元,同比增长56.40%,其中马钢自动化公司、中程智能公司主营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54.33%、188.18%。预计下半年软件业的增速将进一步提高。
龙头带动强,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上半年,全市电子制造业在龙头企业带动下,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1.19亿元,同比增长64.86%;实现利润总额1.20亿元,同比增长222.78%,成为我市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脊梁”,并呈现三大亮点。
效益提高较快。上半年,电子制造业实现利润1.2亿元,同比增长两倍多,占全行业83.9%,成为拉动产业整体经济效益提高的绝对主力。其中,和县电缆扭亏为盈,实现利润总额5699万元,成为盈利*9大户;圆融光电利润总额3786万元,是去年同期的2.5倍。
产销衔接改善。电子制造业共完成现价产值22.83亿元,不考虑代加工因素,产销率达98%以上,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
纳税大幅增长。电子制造产业上缴税金5954万元,同比增长72.03%,对地方财力的贡献加大。
扶持政策多,自主创新成果丰硕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市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为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我市在“工业经济倍增行动计划”的企业转型升级配套政策中,为光电光伏企业“量身定做”了一系列奖励、补贴政策,极大地激发了企业的发展积极性和科研创造力,技术创新成果不断,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马鞍山圆融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全色系发光二极管外延片、芯片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科技企业,其“高光效大功率照明LED外延片、芯片”项目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产业示范项目,自主研发的“高方块流明值照明用芯片”成为国内LED灯具芯片制造行业的领跑者,今年上半年完成产值2.17亿元,同比增长97%。令人欣喜的是,今年,圆融光电还顺利收购另一家外延芯片企业——江西睿能科技有限公司,为加快做大做强打牢了基础。
“今年以来,主营产品太阳能单硅棒、硅片供不应求,并且是款到发货,预计全年产值可首破2亿元。”明鑫光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诗锦介绍说。明鑫光能2012年以来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1000万元,创新团队自主设计了新型大直径单晶生长的节能热场,攻克了P型、N型8英寸及以上大直径单晶生长技术,其中“无黑芯大直径单晶硅棒可视化智能生长”专利技术填补国内空白。目前,明鑫光能拥有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成为中科院能量转换材料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光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