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发办注重机制创新 实现项目精细化管理

  农业综合开发是政府支持保护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是稳定增加农业投入、确保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也是现阶段政府直接投资农业生产的主渠道。多年来,为管好用好财政资金,切实提高农发项目绩效,农发办坚持多措并举,在巩固完善农发项目和资金基础管理,创新资金管理机制,强化项目精细化管理等方面作了一些积极尝试,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巩固完善农发项目和资金基础管理
  通过强化“六落实"工作,不断巩固完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机制。一是加快财政资金下达进度,强化资金到位的落实。二是建立支出旬报制度,强化支出进度的落实。三是实行市财政增配资金,强化市级投入的落实。四是以县级财政报账制为中心,强化“三专”管理制度的落实。五是严把竣工审计验收关,强化监督检查的落实。六是注重农发资金效益,强化基础管理的落实。在县级财政报账制的执行中,我市着重把好“六关”,坚持“四不报”制度,确保项目资金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二、创新农发资金管理机制
  1.创新农业综合开发市级投入机制。按照“省进市不退”原则,市级财政坚持做“加法”,自2010年起我市率先在全省建立了农发项目市级投入机制。该机制创新了“省直管县”财政体制下市级资金管理模式,得到省厅、省农发局领导的充分肯定。
  2.建立农发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制度。制订并下发《关于做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工作的意见》,全面建立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制度。
  3.规范农发资金和项目监管制度。出台了《徐州市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实施意见》,从加强科技推广、项目管理费报账、项目竣工验收、县级配套资金落实、项目绩效评价、工程卫星定位、产业化项目报账、有偿资金还款、市级项目监管、工作通报制度等十个方面,进一步规范农发资金和项目管理。
  4.建立农发工程建后管护长效机制。为改变农发项目工程“重建轻管”的局面,提请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建后监管的通知》,明确监管主体,实行条块结合,落实管护人员和资金,确保农发工程正常运转,长期发挥效益。
  5.健全农发项目市级验收机制。出台了《徐州市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市级验收办法》,对农发科技推广项目实行市级集中验收。
  三、实现项目精细化管理
  (一)项目库建设情况
  1.建立项目成果库
  自2005年起,建立起我市1988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以来各类项目成果库,可全面反映每年扶持项目投资及建设内容基本情况,为以后年度项目申报和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2.建立选项滚动入库
  今年上半年已建立全市2015年国家农发滚动项目库,共入库项目138个;会同市开发局提前建立2015年各类省级农发项目库(通知已印发,正在组织建库),市级农发项目库建库工作正在进行。
  (二)农发项目台账建设情况
  根据管理需要,建立起自2008年以来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类项目台账和自2000年以来产业化经营类项目台账。两类台账的建立,一是可以有效避免重复建设,避免项目套项目;二是能够切实增强农发项目投入透明度,提高财政投入普惠制执行力。三是为领导决策提供了详实可靠的依据。
  多年来,在省市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局兄弟处室的大力配合下,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一直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连续十三年在省综合评比中位列*9。我局多次受邀参加财政部《农业综合开发报账实施办法》、《江苏省农业综合开发报账实施细则》制订工作;参加国家农发办产业化经营项目“先建后补”改革座谈会,交流材料在《中国农业综合开发》发表,资金管理先进经验多次在全省交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