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cpa六科中,《会计》是唯一具有统摄性的核心科目,其内容贯穿审计、税法、财管等学科。
例如,审计中的“风险评估”需基于会计确认与计量,税法中的“所得税”需结合会计利润调整。
2025年《会计》教材新增“股份支付”与“债务重组”考点,进一步强化实务导向。
首考《会计》的优势:
打牢基础:掌握分录逻辑与财务报表编制,为其他科目节省30%理解成本;
关联性强:与审计、税法形成知识闭环,三科联报可提升综合通过率;
通过率可控:年均15%-20%的通过率虽低,但提前攻克可增强备考信心。
避坑提醒:避免与《审计》《财管》同时报考,三科计算量与理论强度过高易导致弃考。
二、cpa考试科目难度顺序是怎样的?
根据中注协近五年通过率数据与考生反馈,cpa六科难度呈“金字塔”分布:
1、第一梯队(地狱级):
《会计》:年均15.8%通过率,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报表等章节需反复练习;
《审计》:年均21.3%通过率,专业术语晦涩,需结合案例建立审计思维。
2、第二梯队(青铜级):
《财管》:年均23.1%通过率,公式密集型科目,机考操作需熟练;
《税法》:年均24.6%通过率,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占比超60%。
3、第三梯队(黄金级):
《经济法》《战略》:年均28%-30%通过率,偏重记忆与框架梳理,适合短期冲刺。
搭配原则:优先突破第一梯队,再根据兴趣选择第二、三梯队科目。
三、如何备考2026年cpa考试?
2026年cpa考试竞争加剧,科学规划可提升40%通关概率:
1、基础阶段:
任务:通读教材+网课精讲,标注高频考点(如《会计》金融工具、《税法》增值税新政);
工具:搭配《cpa大蓝本》等教辅,利用思维导图串联知识点。
2、强化阶段:
任务:主攻近五年真题,限时训练机考操作(如《财管》公式输入、《审计》案例分析);
技巧:整理错题本,复盘高频失分点(如《经济法》公司法条文混淆)。
3、冲刺阶段:
任务:全真模考适应考试节奏,背诵《战略》SWOT模型、《税法》税率表;
避坑:避免盲目刷题,重点复盘新增考点(如2025年《会计》ESG披露要求)。
资源选择:高顿网校等机构提供“零基础指引班”,通过案例拆解与互动答疑降低理解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