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知识储备三步走
筑基阶段(1个月):通读《会计基础》教材,重点攻克会计恒等式、复式记账法等核心概念。
可以用"个人记账"类比理解科目设置,比如"银行存款"对应资产类科目。
衔接阶段(2个月):过渡到注会《会计》教材,优先学习存货、固定资产等基础章节,避开合并报表等初期难点。
实战阶段:学完一章立即做配套习题,错题要标注错误类型(概念混淆/计算错误/审题偏差)。
2.2026年备考时间轴
3月前完成会计筑基;4月完成报名;6月前完成《会计》《税法》首轮学习;7-8月冲刺模考。
二、0基础考生如何搭配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
1.科学搭配三原则
难易平衡:首年选择《会计》(难)+《税法》(中),避免两门高难度科目叠加;
知识关联:《会计》的利润计算与《税法》的企业所得税直接挂钩,联动学习效率提升40%。
2.时间分配:按300小时/科的标准,在职考生每天3小时,建议如下搭配:
第一年:会计(350h)+税法(250h);
第二年:审计(300h)+经济法(200h);
第三年:财管(320h)+战略(180h)。
3.避坑指南
切忌首年同时报考《会计》《审计》《财管》三大难点;
避免把全部记忆类科目(经济法+战略)放在同一年;
报名后不要轻易调整科目(2026年6月30日前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