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6年cpa考试预计考7门,分为专业和综合两个阶段,其中专业阶段涵盖6门科目,每科考查方向差异显著:
1.《会计》:核心基础科目,需掌握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报表、金融工具等重难点。
2.《审计》:逻辑性极强,重点考察审计流程、风险评估及职业道德,需结合实务案例理解审计程序。
3.《财务成本管理》:公式密集型科目,计算量占比超60%,需熟练运用资本预算、成本分析等模型。
4.《税法》:政策时效性强,核心为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及个税筹划。
5.《经济法》:法条记忆为主,重点聚焦公司法、证券法及合同法,需结合司法解释分析案例。
6.《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偏重框架思维,需掌握SWOT分析、风险管理工具及企业战略制定方法。
综合阶段考试以实务整合为核心:
1.试卷一(会计+审计+税法):侧重鉴证业务场景,如财报审计中的税务争议处理。
2.试卷二(财管+战略+经济法):聚焦管理决策,如企业战略转型中的财务模型应用。
二、cpa科目如何搭配最高效?
cpa考试科学搭配=通关加速器,三类黄金方案任你选:
1.零基础/在职党(2+2+2阵型):
首年:《会计》+《税法》(知识点重叠30%,每日省1.5小时);
次年:《审计》+《战略》(风险逻辑贯通,案例分析模板复用);
终局:《财管》+《经济法》(计算与法条互补,避免脑力透支)。
2.全职备考/学霸派(3+3闪电战):
上半年:《会计》+《审计》+《税法》(构建"财报-审计-税务"知识闭环);
下半年:《财管》+《经济法》+《战略》(早8晚6冲刺,模考正确率达75%再上考场)。
3.跨专业/时间紧(1+1稳扎流):
优先组合:《战略》+《经济法》(记忆型科目,冲刺期每日4小时);
次选组合:《税法》+《财管》(政策+计算,避免同天考试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