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证书在财会行业含金量极高,却因科目繁多、难度较大令不少考生心生畏惧,2026年考试继续沿用“6+1”结构:先通过专业阶段6科,再完成综合阶段1科,全部合格方可领取全科合格证书,高顿cpa小编为您解答如下。
cpa考几门课程
一、cpa考几门课程?
cpa考试科目设置遵循“专业+综合”双阶段模式,具体分布如下:
1.专业阶段(6门):
会计:核心科目,涵盖财务报表编制、合并报表等实务操作,需掌握30章核心内容。
审计:逻辑性极强,需理解审计流程、风险评估及职业道德规范。
财务成本管理:公式密集型科目,涉及资本预算、成本核算等计算模型。
税法:政策更新快,重点关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计算与筹划。
经济法:以公司法、合同法等民商法为核心,案例分析占比高。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宏观视角分析企业战略制定与风险应对,需建立框架思维。
2.综合阶段(1门):
分为试卷一(会计、审计、税法案例)和试卷二(财管、战略、经济法案例),无客观题,侧重跨学科实务应用能力。
二、cpa科目如何高效搭配?
合理搭配科目能显著提升通关效率,以下为三类典型方案:
1.零基础/在职考生:
首年推荐:《会计》+《税法》或《经济法》。
《会计》是核心基础,与《税法》的所得税章节联动性强;《经济法》独立性高,适合缓解压力。
次年规划:《审计》+《战略》或《财管》。
《审计》需会计基础支撑,搭配《战略》可平衡计算与记忆难度。
2.全职备考/学霸型考生:
冲击组合:《会计》+《审计》+《税法》。
三科共享企业财务数据链条(如报表、审计程序、税务调整),逻辑闭环清晰。
冲刺策略:专业阶段3年通关,综合阶段1年突破,需日均投入4小时以上。
3.跨考/时间碎片化考生:
灵活组合:《经济法》+《战略》+《税法》。
三科均以记忆为主,利用通勤、午休等碎片时间背诵法条与案例,效率更高。
以上就是【cpa考几门课程?各科目特点总结!】的全部内容,想要了解更多注会章节知识,欢迎前往高顿CPA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