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注会考试即将拉开帷幕,许多考生最关心的核心问题便是"注会考试几门"?高顿cpa小编提醒:注会考试采用"6+1"模式,专业阶段需通过《会计》《审计》等6科,综合阶段则侧重实务整合能力,合理规划科目搭配是高效通关的关键,更多内容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吧。
注会考试几门一、注会考试几门?
注会考试共设7门科目,分两个阶段考核:
1.专业阶段(6科)
《会计》:核心基础科目,覆盖企业合并、金融工具等高阶内容;
《审计》:侧重实务逻辑与风险控制,需结合案例理解;
《财务成本管理》:公式密集型科目,计算量占70%;
《税法》《经济法》:政策法规类科目,重点关注增值税新政;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案例分析与模型应用为主。
成绩有效期5年,需在连续周期内通过全部科目。
2.综合阶段(1科)
《职业能力综合测试》分试卷一(会计/审计/税法)和试卷二(战略/财管/经济法),考察跨学科实务解决能力,无时间限制但需同年通过两卷。
二、注会科目搭配有哪些科学方案?
根据注会考生基础差异,推荐三类黄金组合:
1.零基础/在职考生
首推"会计+经济法":会计奠基(建议投入300小时),经济法侧重法条记忆(约200小时),难易平衡;
进阶选择"税法+战略":增值税/企税计算(120小时)搭配战略模型分析(100小时),利用碎片时间。
2.有财会背景考生
"审计+经济法"组合:审计依赖会计基础(需250小时),经济法独立性强(150小时),逻辑与记忆互补;
挑战三科:"会计+审计+战略"(日均需3.5小时),构建"核算-监督-决策"知识闭环。
3.全职备考/冲刺型考生
首年攻克"会计+审计+财管":三大难点集中突破(建议600小时);
次年"税法+经济法+战略":记忆型科目收官(约400小时);
避坑提示:避免同年报《财管》+《税法》双计算科目,公式与税率易混淆。
以上就是【注会考试几门?内容是什么?】的全部内容,想要了解更多注会章节知识,欢迎前往高顿CPA网站首页